有风来丨这个“小而强”门诊,帮爱猫者脱敏

潮新闻 记者 朱平 通讯员 王蕊 江晨2025-03-06 10:01全网传播量11.1万
00:00
00:00
0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设了猫毛过敏症专科门诊。
02该门诊自2月12日首诊以来,每周两次的门诊一号难求,短短不到一个月已接诊200余人次,其中170多人符合脱敏治疗条件。
03猫毛过敏并非由猫毛本身引起,而是由猫身上的代谢蛋白质引发,这些蛋白质通过唾液、皮屑等形式排出,附着在皮毛上,人吸入后可能触发免疫反应。
04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突破3000亿元,猫咪数量以每年10.7%的速度增长,猫毛过敏专科门诊背后折射出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
05专科门诊团队将深入研究猫毛过敏群体的特征,找出流行病学特点,分析风险因素,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做预警或预防措施。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和其他诊室门口相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猫毛过敏症专科门诊候诊区有些“过分”安静。周三下午,几个年轻人沉默地低头刷着手机,咳嗽声和纸巾撕开的窸窣声此起彼伏。突然,健谈的阿姨打破了沉默,拉着身边的女孩问:“你也是来看猫毛过敏的?你家养了几只?”  

浙大一院猫毛过敏症专科门诊。有风君摄

下午1时30分,诊室门外LED屏上准时叫号,主治医师郑旸瞟了一眼电脑,30个号又全部满员。

从2月12日首诊以来,每周两次的猫毛过敏专科门诊基本一号难求,火爆程度连医生都有些意外。前几天,郑旸统计了一下数据,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个门诊已经接诊了200余人次,其中符合脱敏治疗的患者有170多人,“他们都在排队准备脱敏”。

01

诊室外,一对外地夫妻攥着一叠报告单,男生脸上隐隐的红色让人一眼就能察觉他的过敏体质。“养了5年了,绝对舍不得扔的,但他又严重到哮喘了,听说杭州有专门的猫毛过敏门诊所以赶过来。”女生叹了口气,伸手轻轻捏下自己深色外套上几根细软的猫毛。

女生养的猫咪是一只弃猫,因为只有三条腿,所以她投入的感情格外深。当时丈夫在外省工作,是这只小猫和家里的狗狗陪伴她度过一个个寂寞的日子,“像家人一样,前段时间老公生病,它还守在床边。”女生从手机里翻出小猫的照片,一只滚圆的蓝猫威风凛凛地坐在钢琴椅上,早已没有了“弃猫”影子。

图源 视觉中国

“别急,这次如果能做上脱敏治疗,问题不就解决了。”男生安慰着妻子。

看到这对小夫妻聊起家里的“毛孩子”,刚退休的王阿姨(化名)也忍不住思念起自己的宠物猫。“哎,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好好陪他了。”

王阿姨撩起毛衣袖子,小臂上一大片刚刚褪去的红疹印记仍清晰可见。“养了两年,突然就开始发红疹,实在痒得受不了。”她看了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项检查,医生说是猫毛引起的,为了让红疹尽快好起来,刚过完春节,她把猫托付给了朋友照顾。

“‘猫儿子’真的很有灵性,懂事又贴心。”王阿姨说,现在更多只能通过视频电话看看猫,一次难得来到朋友家中,向来粘人的猫突然钻进笼子里,“它知道我过敏难受,连蹭蹭都舍不得了。”

郑旸医生同样养猫,他太熟悉这份复杂的感情。

高亚东(前排中间)与猫毛过敏症专科门诊团队。受访者供图

02

“很多人误以为过敏是立刻发生的,实际上免疫系统的背叛需要时间酝酿。”浙大一院变态反应(过敏)科主任高亚东主任医师介绍,单独开设“猫毛过敏症专科门诊”,是因为观察到过敏就诊患者中,猫毛过敏人群占比颇高。同时这部分患者对猫毛过敏存在诸多认知误区。不少患者往往会在皮肤科、耳鼻喉科等好几个科室间来回奔波。开出专科门诊,就可以用专业力量为患者提供精准的一站式帮助。

其实,猫毛过敏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猫的毛导致过敏。高亚东说,猫毛过敏指的是,由猫身上的代谢蛋白质引发的过敏。这些蛋白质会通过唾液、皮屑等形式排出,通过舔毛等行为,存在于猫的皮毛或附着在皮屑上,而人经口、鼻吸入后,便可能触发免疫系统从而产生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有时会滞后,而这种滞后性制造着温柔的陷阱。

部分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是因为这时候接触抗原而产生的IgE抗体,尚没达到能让人出现症状的程度。等到积累一定量,和抗原发生反应,才会表现出症状。

郑旸医生正在询问患者的过敏情况。受访者供图

所以,有些人养了几年猫都没事,后来才出现过敏反应。在猫毛过敏专科门诊,目前患者养猫史多在一年半到两年。

猫毛过敏通常的症状表现为咳嗽、打喷嚏、鼻塞、眼部发痒、红肿,皮肤也可能出现发痒、皮疹。一部分过敏性哮喘患者,可能症状更严重,要格外小心。

03

“对过敏最简单直接的治疗方法就是离开过敏原。”郑旸说。

显然,来门诊寻找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都不愿意选择这种方式。

猫毛过敏症专科门诊一号难求,背后折射的则是另一个庞大的市场。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突破3000亿元,猫咪数量以每年10.7%的速度增长。

有风君家的“主子”们。

“年轻人把猫称为‘家人’,但免疫系统不讲情面。”高亚东说,作为全省“小而强”的专病诊治团队,除了提供精准帮助。团队还将深入研究这些过敏群体的特征,找出猫毛过敏的流行病学特点,看它是如何演变的,分析其中的风险因素。从而发现哪些人更有可能发生猫毛过敏,今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预警或预防措施,让热爱猫咪的年轻人,在面对过敏这道难题时,能看到更多希望。

“脱敏治疗需要三年,没问题吧?”郑旸发现,每当患者听到治疗方案时,他们的眼睛都会亮起来。他们拿着门诊专门制作的“健康教育处方”,带着一种“有救了”的欣喜姿态返回家中。在他们心中,这不仅仅是一份治疗方案,更是一份承诺,一份对爱与陪伴的坚守。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这场课间“加时赛”,中小学怎么打?
持一片甲骨去寻商
AI素养:当代大学生的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