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全国人大代表刘锐:推动二手商品流通再利用,做好“以旧换新”后半篇文章

    潮新闻 记者 孙婧宜2025-03-06 05:02全网传播量22万
    00:00
    00:00
    01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等内容,引发全国人大代表刘锐共鸣,他聚焦于推动二手商品流通再利用。
    022024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超680万辆,8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5600万台,家装厨卫补贴产品约60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138万辆,二手商品数量激增,给回收与二次流通体系带来压力。
    03二手商品海外市场需求巨大,特别是在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有较大市场。
    04二手商品流通再利用面临流程繁复、通关效率低、法律风险、出海税负重、质量评估体系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海外交易效率。
    05刘锐建议优化二手商品流通再利用流程,建立健全二手商品标准化体系,覆盖收购、鉴定、评估、维修、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以提升国产品牌全球市场竞争力。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些内容,引发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的强烈共鸣。作为环保战线的科研工作者,今年全国两会,刘锐带来的建议正聚焦于推动二手商品的流通再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 受访者供图

    去年以来,国内“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深入,二手商品数量激增。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24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超过了680万辆,8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过560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补贴产品约60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过138万辆。

    “回收后将二手商品再生成其他资源,成本高、技术难度大,而大规模更新的二手商品涌入市场,也给国内回收与二次流通体系带来一定压力。”在与企业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的交流中,刘锐收到诸多关于国内市场消化二手商品面临压力的反馈。如何妥善处理“以旧换新”的二手物品,成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实际上,当前二手商品的海外市场需求巨大,刘锐认为,应该推动二手商品流通从“国内循环”向“国际循环”延伸。在刘锐看来,二手商品,特别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凭借质量和价格的双重优势,在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地有较大市场。

    但是,要实现二手商品流通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仍有诸多难题需要攻克。通过调研,刘锐发现二手商品流通再利用流程繁复,通关效率较低,部分二手商品流通再利用还面临法律风险。此外,较重的出海税负和尚未建立的二手商品质量评估体系,也严重制约了二手商品海外交易效率,在价格和质量方面可能会丧失原本的竞争优势。

    在刘锐看来,要加速二手商品国际化进程,优化二手商品流通再利用流程是首要任务。她建议,相关部门可以携手行业领军企业及二手交易平台共同探索创新模式简化出海流程。另外,质量关亦不容忽视。刘锐建议,建立健全二手商品标准化体系,打造一套覆盖二手商品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认证体系,包括收购、鉴定、评估、维修、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是确保二手商品质量与服务水平,获得海外用户认可的核心。

    “中国二手商品在海外顺利流通后,不仅可以快速扩大国产品牌市场份额,也为后续新品推广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数据反馈,奠定了用户基础。”刘锐相信,二手商品流通再利用将对提升国产品牌对全球市场的响应速度和影响力大有助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聚焦2025全国两会
    相关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杨剑宇:推动“万兆光网”规模部署,深化“以网强算”战略
    全国人大代表屠红燕:让历史经典产业成为民族时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