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投资于人”:努力提高每一个人的“人生质量”

潮新闻 评论员 王彬2025-03-05 09:40全网传播量2.7万
00:00
00:00
01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投资于人”的新理念。政府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支持就业、增收减负等,形成经济民生良性循环。
02近年来,我国财政资金民生支出逐年增加,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
03“投资于人”体现在就业、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如发放育儿补贴、发展托幼服务等,满足群众需求。
04“投资于人”旨在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努力让每个人拥有出彩机会,符合长远利益。
05“投资于人”将提振消费、拉动内需,挖掘人口红利,支撑经济社会长期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图源:中国政府网

今天,新鲜出炉的2025《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不少“新词”。比如,具身智能、零基预算改革、投资于人、新型离岸贸易、瞪羚企业等。其中,“投资于人”这个词,尤其引人关注,再品一品,更是“滋味无穷”。

“投资于人”,是什么意思呢?有专家给了这样的注解:说到底就是政府的钱花给老百姓。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理念,在此刻更加具象化了。

中国式现代化,“人”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一直以来,我国对于社会民生的投入都占了支出的“大头”,近年来财政资金民生支出逐年稳步增加,民生含“金”量越来越高,成色也越来越足。与之相随相伴的,是民生的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随着“投资于人”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未来,把更多的钱花在刀刃上,花在老百姓身上,花到老百姓的心坎里,花到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真正需要的地方,是可以期待的。

“投资于人”,当体现在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增收减负、灾后重建。报告中提到的“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就是“投资于人”的一个具体表现。

一切根据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来,一切朝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努力,既要用好“真金白银”,也要发挥好“政策工具箱”的作用,并落点于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上,不断去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

“投资于人”,在具体落地层面,还存在另一个追求维度,即提高人口素质、夯实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保障社会民生,以及实现人口的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不同,但目的和意义相同,都在于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提高每一个人的“人生质量”,争取让每个人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可以确定的是,这样的“投资于人”,真做好了,做到位了,后劲会很大,投资回报率更高,投资回报更持久,更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担得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八个字。

“投资于人”的结果是,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生活更有保障了,后顾之忧更少了,人的素质更高了,发展空间更大了,发展前景更明朗了,对未来更有信心了,带来的是消费的提振,内需的拉动,此外还有利于深度挖掘人口综合红利,形成新的“人才红利”。这些,对于支撑经济社会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都大有助益,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也将真正照进现实。这其中蕴藏的回报,是不可估量的,而所有的回报,也都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茫崖划定游览红线,无人区非法外之地
潮评丨冯远征谈“晋江式演技”,呼唤表演“真实感”的回归
潮评丨“老跟着老外跳怎么跳得过” 走自己的路是最好的舞功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