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西湖长桥公园的夕影亭因“轻微倾斜”登上热搜。这座建于2002年的八柱重檐攒尖顶木构建筑,以榫卯结构的精妙工艺,承载着现代人对传统营造智慧的惊叹。除了是拍摄“雷峰夕照”的绝佳机位,许多人看到新闻才恍然:原来这个网红打卡点,竟有如此风雅的命名。
游客在夕影亭打卡留念。记者 姚颖康 摄
其实,西湖的亭台从来不只是观景的物理空间,更是人文与自然结合的诗意符号。今天,有风君带大家看看西湖边那些深藏的亭台风华。
我们今日所见西湖的景观,都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时空迭代的产物。所以,一处亭台堤岸的落成,都回应着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江南山水的标志。
几年前,杭州有位“大神”,跑遍了西湖周边所有叫得上名字的亭子,把这些亭子的史料故事,以及照片、手绘集结成书,共收录了102个亭子,取名《亭留》。
在解释为何以亭子为载体,向人们展示西湖魅力时,作者给出了几点理由:一是西湖景区亭子数量众多、系统完整、形式众多,能体现出西湖园林建筑的典型特点;二是,这里也是国内景区古亭、名亭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三是西湖亭子极好地联系了自然地理特点与人文历史积淀,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典型生活内容。
西湖的秋日风景。图源 视觉中国
西湖的亭台群落,就像一部立体的文化史书——
孤山放鹤亭,林逋“梅妻鹤子”的隐逸风骨在此凝结;
湖心亭,张岱《湖心亭看雪》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空灵,至今犹存;
苏堤六桥烟柳,苏轼浚湖筑堤的功绩,化作六座亭桥的倒影,摇曳千年;
西泠桥畔苏小小“慕才亭”,杨公堤盖叫天“慕侠亭”,“一文一武”,为湖山增秀色……
西湖亭台的一片瓦当,一道榫卯,都承载一段故事,也正是这些,使杭州成为江南明珠。
西湖的慕才亭。葳蕤陈风 摄
诸如让文人们流连忘返的飞来峰冷泉亭,至今已有1200余年,这个四角重檐歇山亭,斜对面就是灵隐寺山门,是中国非常有名的一座亭子。让冷泉亭闻名天下的,是杭州“老市长”白居易写的《冷泉亭记》。
白居易爱去的地方,苏轼自然不肯错过。在看到白居易题写的“冷泉”匾额后,作为“迷弟”苏轼与白居易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合作,在后面加了一个“亭”字。从此,世间便有了“冷泉亭”。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文博研究馆员邵群说,白居易写冷泉,苏轼写亭,让这座亭子超乎了亭子本身的意义,成为中华文明赓续不断的一个象征。白居易和苏轼对冷泉亭的喜爱,也影响了后世文人,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专门书写了“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的对联,清代文人俞曲园则在此写下对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回应了董其昌。
春深时节,杭州花港观鱼公园内绿樱初绽,大家都会驻足于大草坪畔的古亭“藏山阁”。这座飞檐翘角的亭台前,正立着引得众人惊叹的珍稀绿樱。相传,这里是清末民初杭城巨贾高氏私园,因其产业遍布半个杭州城,坊间皆称其主为“高半城”。
秋天,杭州西湖的藏山阁。图源 视觉中国
而在孤山,除了放鹤亭,其实还有一座风景极好的亭子。亭子的名字取自苏轼的诗句“西湖天下景”。“西湖天下景”亭四犄角有坐栏,前临水池,背倚峭岩。
随着春意渐浓,茅家埠的一个水上木亭也将迎来游人的青睐。这个名为“黛色参天”的亭子,也是被一众摄影师带火的拍照圣地。茅家埠的水面颇为开阔,春天漫步于青青草木水间,能体味到苏轼笔下的“风恬浪静光满川”。
讲了许多西湖亭台的故事,最后有风君问了DeepSeek一个问题,最适合拍春季西湖的亭子有哪些?它给出了以下建议——
1、集贤亭:位于西湖东岸,湖滨一带,周围有荷花,春天可能有柳树新绿,湖面倒影,适合拍日出或黄昏。
傍晚杭州西湖旁的集贤亭。图源 视觉中国
2、翠光亭:在柳浪闻莺附近,临水而建,周围有樱花和桃花,春天花开时很美。
翠光亭。图源 视觉中国
3、月波亭:在苏堤附近,周围有垂柳和湖面,适合拍摄柔和的春景。
月波亭。记者 董旭明 摄
4、放鹤亭:孤山北麓,附近有梅花,可能早春还有梅花的尾巴,适合古风照片。
放鹤亭。图源 视觉中国
5、文澜阁亭:位于孤山,周围有古典园林景观,适合文化氛围的照片。
文澜阁内景。图源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公众号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趁春光正好,去验证一下AI对春天西湖亭台的解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