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永不合作主体”清单,会是民企反腐新“利器”吗?

    潮新闻 评论员 高路2025-02-23 10:10全网传播量22.8万
    00:00
    00:00
    012月19日,安踏集团宣布建立“涉腐黑名单”制度,首批公布10家永不合作企业,旨在强化反腐和诚信。
    02安踏通过“永不合作清单”将不诚信企业曝光,倒逼合作伙伴合法经营,为市场良性治理提供新动力,但发布此类负面清单需谨慎,需以事实为依据,避免误伤无辜。
    03安踏的“涉腐黑名单”制度存在局限性,如信息准确性问题和法律程序问题,公众难以判断事实真实性和严重性,企业需明确发布规范,确保公正性,避免清单滥用。
    04安踏的清单争议引发监管部门关注民企腐败问题,民企反腐手段单薄,制度设计欠缺,需监管部门支持,建立必要制度,擦亮反腐利器。
    05民企同样存在内部治理问题,监管部门应介入企业反腐,进行合规性把关,帮助民企建立健全的反腐制度。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源:视觉中国

    2月19日,安踏集团在官微宣布,为了强化组织内外协同反腐,共同践行诚信正直的行为准则,即日起进一步强化廉洁管理,建立“涉腐黑名单”制度,定期披露“永不合作主体”清单。安踏还公布了首批“永不合作主体”清单,10家企业名列其中。引发热议。

    诚信是合作的基础,企业当然有权对不诚信的合作伙伴说不。一些合作企业通过行贿等非法的手段,与企业员工内外勾结,非法获得合作机会,这颗隐患一旦埋下,危害不小。通过非法手段结成的合作往往以权力自肥,很容易酿成质量事故,损害企业利益。

    此时此刻正在风口浪尖上的这十家企业无疑倍受煎熬,安踏“永不合作”,别的企业又怎么敢放心合作?安踏的“永不合作清单”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将这些企业置于公众的舆论场之中。企业通过曝光的方式将一些不诚信企业公之于众,也会倒逼合作伙伴合法经营,为市场良性治理提供新动力。这不失为驱逐“苍蝇”,震慑贪腐者,让利欲熏心者不敢伸手的利器。

    但作为企业发布这样的“负面清单”,也应审慎。因为此事涉及公共利益,当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触碰法律红线,误伤了无辜者。

    客观地说,这种民间自发的反腐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信息准确性的问题,不论在国企还是私企,腐败都为法律所不容,但企业毕竟不是执法部门,更不是司法部门,没有权力对另一家企业的行为是否违法盖棺定论。具体到清单里的这10家企业,腐败的细节,其犯罪行为是否经过司法部门的审理宣判,如果没有,贸然公布出来从法律程序上说是有一定问题的。也正因为如此,公众没有办法对事实的真实性和严重性作出判断,不少人持有保留意见。

    又比如依照什么样的规范发布清单?什么样的行为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可以被列入清单之中,外界并不清楚,无法对其合法性和合理性作出评判。怎么接受社会监督,怎么确保公正性,怎么来避免清单被滥用,都是社会关心的焦点。企业需要回答好这些问题,给大家一个信服的答案。

    不过,这份清单引发的争议倒是提醒了监管部门关注民企的腐败问题。一方面民企同样存在内部治理的问题,另一方面,相比于国企,它们的反腐手段更单薄,反腐制度设计更欠缺,获得的外部力量的支持力度也要小一些。监管部门需要更好地支持民企反腐。不合作清单是企业反腐的一把利器,监管部门不妨介入进行合规性把关,帮助建立必要的制度,擦亮这把利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