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孩子的远视储备不够了?这款平光离焦镜你会Pick吗

潮新闻 通讯员 李晓丽2025-02-22 06:46全网传播量7171
00:00
00:00
01近日,家长热议“离焦框架镜预防近视”。在儿童视力健康问题受关注的背景下,多种近视防控手段有效性得到验证,但防控手段对高风险儿童仍有限。
022025年2月中国(上海)国际眼镜业展览会上,依视路陆逊梯卡展示平光离焦镜,专为近视前期儿童设计,可延缓眼轴增长。陈志教授团队研究表明,平光离焦镜片能延缓低度远视储备及近视前期儿童眼轴增长。
032024年ARVO年会上发布的研究显示,与单光镜片相比,配戴高非球微透镜镜片两年对近视儿童的柱镜度数和角膜散光无显著影响,打消家长疑虑。
04依视路陆逊梯卡专为中国儿童设计的首副星趣控成镜亮相展会,根据中国儿童面部数据开发,搭配星趣控镜片效果更佳。专家指出,预防近视需家长引导孩子保持正确用眼姿势和合适距离。
05AI技术为眼镜行业带来变革,依视路陆逊梯卡展会现场展示的AI虚拟人产品,通过算法和数据分析为消费者匹配最适合镜片,大幅提升佩戴舒适度和视觉体验,眼镜行业正由“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家长群中热议“离焦框架镜可以预防近视”的话题。在儿童视力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这无疑触动了众多家长的神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视力保护至关重要。对于近视患者,目前多种近视防控手段如OK镜、离焦框架眼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验证。然而,对于近视风险高的儿童来说,能够使用的防控手段仍十分有限。

尤其是对于远视储备不足的孩子,虽然他们尚未出现近视,但远视储备的减少意味着近视的风险正在悄然上升。

开学前各大医院眼科门诊,不少孩子经历了一个寒假被发现远视储备有所下降,家长们心急如焚。如何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成为家长、医生、视光企业共同面对的挑战。

2025年2月20日至22日,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眼镜业展览会上,依视路陆续梯卡站台吸引众多消费者驻足。

近视防控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近视防控手段之一的离焦镜的原理是通过镜片周围设计的很多微透镜,把中心视野以外的镜片度数设计的比中心区域更低,让物象投射到周边视网膜上或者前部来抑制眼轴增长。

而此次家长热议的平光离焦镜(平光版星趣控镜片)专为近视前期儿童设计,能够在孩子尚未出现近视的情况下,有效延缓眼轴的增长,为孩子的视力健康提供科学保护。 

平光离焦镜近年来在循证医学层面得到有效验证。陈志教授团队发表的全球首个光学镜片用于近视高风险人群的干预研究中表明,平光离焦镜片作为一种光学干预的方法,规律配戴足够时长,可能延缓低度远视储备及近视前期儿童眼轴增长。超前使用平光离焦镜片的近视防控效果,未来仍需继续深度挖掘验证。

不少家长疑虑离焦镜片会不会导致散光增加。

从目前理论和临床数据上来看,戴离焦眼镜并不是散光增长的主要原因。作为一种外在因素,框架眼镜不接触眼睛,不会对角膜的曲率造成影响,因而无法通过直接改变角膜形态来造成散光。同样,微透镜也不会作用于屈光系统,而是通过影响视网膜实现延缓屈光度增长和眼轴伸长的效果的。

2024年ARVO年会上,研究者发布了近视儿童配戴高非球微透镜镜片和单光镜片两年内柱镜度数变化的研究结果,探索配戴两者镜片的近视儿童柱镜度数和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显示,与单光镜片相比,配戴高非球微透镜镜片两年对柱镜度数和角膜散光没有显著影响。

此次眼镜展上,依视路陆逊梯卡专为中国儿童设计的首副星趣控成镜也亮相本次展会,根据中国儿童各年龄段(3-12岁)面部人体测量数据开发,搭配星趣控镜片发挥更出色效果。

如何在近视发生之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而非被动等待近视出现后再通过配镜矫正,依然是当前亟待深入探讨和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专家指出,家长引导孩子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和合适距离,掌控户外活动时间,劳逸结合,尤为关键。

在当今AI技术风靡的浪潮中,眼镜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AI元素的融入,为传统眼镜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产品体验和服务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展会现场,许多观众在体验万里路“AI虚拟人”产品。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数据分析,能够在手机端快速为消费者匹配最适合的镜片产品,同时大幅提升佩戴的舒适度和视觉体验。这种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不仅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更让眼镜选择变得更加科学和个性化。

“看近处的小字时眼睛容易酸胀?看远处的书或手机时又觉得光线不足?”通过检测,可以评估出你的眼睛“年龄”,还能精准测量视疲劳程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定制专属的视觉方案。

这种AI驱动的服务模式,不仅展现了依视路陆逊梯卡在技术创新上的前瞻性,也体现了其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通过AI技术的赋能,眼镜行业正从传统的“标准化”服务向“个性化”体验转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贴心、高效的眼健康解决方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