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跟着11本书游遍诗画浙江,这套丛书告诉你何为“浙水敷文”

    潮新闻 记者 宋浩 通讯员 陈珍珍2025-02-21 08:18全网传播量34.2万
    00:00
    00:00
    01浙江春节旅游人数达3567.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比2019年增长29.2%,预示三月旅游旺季的到来。
    02《诗话浙江》丛书发布,包含11本书对应浙江11个地级市,精选1220首古典诗词,展现浙江自然、历史、人文精神之美。
    03浙江诗歌传统源远流长,可上溯至《弹歌》,历经西晋末永嘉南渡、唐代安史之乱后士人南奔等历史时期,形成深厚文化底蕴。
    04丛书收录谢灵运等多位诗人作品,谢灵运是作品入选最多的诗人之一,体现浙江山水对文学创作的启迪。
    05《诗话浙江》丛书兼具经典性、科学性、普及性,成为展现浙江诗词文化的重要窗口,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浙江之美。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这个春节,浙江旅游人数3567.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比2019年同期增长29.2%。三月旅游旺季即将到来,从杭州西湖到舟山普陀山,从嘉兴乌镇到温州雁荡山……旅游之“旺”可以预见。

    西湖白堤春天景色。图源:“杭州发布”公众号

    喜欢到浙江旅游,不仅是当代人的潮流,古代人也如此。《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唐代诗人中,有450多位到过浙东。浙江自古以来就山水明秀,由此孕育出深厚的人文底蕴。康熙南巡一路到杭州,也不由得感叹“浙水敷文”!

    2月20日下午,《诗话浙江》丛书在杭州发布。丛书包括《最忆是杭州》《四明三千里》《人物满东瓯》《犹忆嘉禾美》《只合住湖州》《风光数会稽》《明月双溪水》《天路透三衢》《咫尺是蓬莱》《文采说台州》《君家括苍下》11本书,对应浙江11个地级市。

    该丛书由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陈尚君等专家指导,浙江省委宣传部策划组织、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是系统性梳理浙江历代诗词名作的普及性读物。

    丛书的1220首古典诗词(杭州卷200首,宁波卷120首,其他卷各100首)是从数万首诗词中精选出来的,上起先秦时期,最后以鲁迅等人收尾。跟着这些诗词打卡,可以领略浙江的自然、物产、历史和人文精神之美。

    浙江的诗歌传统,为什么源远流长

    潮新闻记者在丛书出版座谈会上采访了多位参与者。丛书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陈尚君教授表示,虽然自己生于南通,工作于上海,但籍贯是浙江宁波。参与家乡这套丛书的编纂工作十分高兴。

    浙江的诗歌传统,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可能是中国保存最早的古诗。春秋战国时期的《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至今传唱。(收录在“绍兴卷”《风光数会稽》第一首)

    王羲之《兰亭集序》

    随后的历史发展中,浙江在中华文化版图中地位突显,有几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陈尚君教授提到,一是西晋末永嘉南渡,大批中原士族躲避战乱,客居江南。浙江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跃然于王羲之(《兰亭集序》)、“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笔下。

    二是唐代“安史之乱”后,士人南奔,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这些北方文化世家出身的诗人,都出生或成长在江南。三是唐末五代时期,吴越国十四州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四是靖康之变后南宋定都杭州,浙江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900年来地位一直举足轻重。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沈松勤指出,白居易因“江南好”而“能不忆江南”,固然是因为江南的诗情画意,但支撑诗情画意的,则是南北对比下江南不断繁荣的经济和不断提升的文化地位。大量文人墨客爱恋浙江,创作大量浙江风物的诗词,同样也是因此。

    丛书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尚佐文反复提到“割爱”——历史上关于浙江的好诗浩如烟海,但每个市入选数量有限。现在的1220首诗词是经过了千挑万选的结果,还有很多好诗遗憾没有选入。

    自然诗篇:呈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画卷

    南北朝吴均说富春江两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代元稹说“天下风光属会稽”;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以全景式的鸟瞰写天台山的雄秀,“天台四万八千丈”让李白梦中也向往……

    浙江各地都有标志性的山水,催生了历代名家的不朽作品。反过来,诗人和文学作品也为地方山水加持,使之名扬天下。从古地名来看,台州得名于天台山;明州(宁波)得名于四明山;处州(丽水)本名括州,得名于括苍山(唐代因避皇帝讳改处州);湖州得名于太湖;

    嘉兴南湖孕育了清代大词人朱彝尊;西湖的美名离不开白居易、苏轼两位“市长”的诗篇;温州雁荡山有兰溪人贯休;绍兴兰亭有王羲之;金华八咏楼有湖州沈约,后来又迎来了李清照;衢州烂柯山有典故传说,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喝酒,写下“到乡翻似烂柯人”……

    浙江四条诗路。

    浙江有四条诗路,实际上是沿着各水路、陆路形成的人文景观。沿途山水景点,催生了中国文学史上无数佳作。陈尚君指出,尤其是喜欢旅游,在永嘉(今温州)当太守的谢灵运,在浙江各地游历后写下众多山水诗,开创了中国山水诗传统,启迪了后世的李白、王维、苏轼……历代诗人,无不学习谢灵运。

    潮新闻记者注意到,丛书的11卷中,谢灵运是作品入选最多的诗人之一,“温州卷”“杭州卷”“绍兴卷”“丽水卷”“台州卷”“金华卷”等都有收录。因为丛书篇幅有限,编纂团队不得不反复“割爱”,绝大多数诗人只有一首入选,而谢灵运在杭州、温州等多卷中都收入多首。当然,最有名的作品还是温州卷中的《登池上楼》。

    历史诗脉:从吴地风骨到近代革新精神

    浙江地处江南,历来有山温水软之誉,但其实也不乏慷慨悲歌的一面。除了岳飞、于谦、秋瑾等人,陈尚君特别提到舟山,虽然偏处一隅,但在中国历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两笔。

    一是南宋初年,宋高宗在金军紧逼下退到舟山,在海上漂泊数月,保住了国脉。二是明清之际,抗清志士退居海上,张煌言(宁波人,葬于杭州西湖边)以身许国,以舟山为据点坚持斗争。

    张苍水墓。潮新闻资料图

    参与舟山卷编写的舟山市文史馆副馆长刘辉告诉潮新闻记者,舟山卷收录了南宋赵鼎的《发四明奔昌国用韩叔夏韵呈觉民参政》,这首诗记录了诗人跟随宋高宗从四明(宁波)入海,退避舟山昌国县的历史。

    明清时期的作品,收录了高斗枢《野哭》、顾炎武《海上》、张煌言《翁洲行》等作品,尤其是吴伟业《勾章井》记录了南明鲁王的元妃以身殉国的事迹,体现了遗留在舟山的爱国情怀。

    鲁迅断发照。字条图

    到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感再次集中迸发。杭州卷、绍兴卷、衢州卷等收录了龚自珍、左宗棠、蔡元培、秋瑾、鲁迅等人的诗作,展现了有识之士在国家危难之际呼吁改革、保家卫国、放眼看世界、反抗封建、创造新文化的斗争。

    绍兴卷最后一首是鲁迅23岁写的《自题小像》,作于留学日本期间。当时鲁迅剪掉辫子,与旧思想、旧制度决裂,感慨国家疲敝,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表示愿意以自己的热血救中华。

    中外交流:记录文明的远播

    唐宋时期,日本大量遣唐使、学问僧来到中国,大多在浙江沿海的宁波、台州、温州登陆或返回。其中有名的最澄、空海、圆仁等在浙江各地游历,体悟佛法,把中国的天台宗、临济宗带回日本。

    镰仓大佛像。图源:镰仓市观光协会

    宁波卷中收录了南宋高僧祖元的《怀太白》。祖元大师是宁波人,受邀带着弟子东渡日本,日本执政者北条时宗在镰仓建圆觉寺,以弟子之礼尊崇他。《怀太白》中,祖元写到“夜静不知沧海阔”,怀念家乡宁波太白山天童寺,展露出浓浓的乡愁。

    儒家文化东传,绕不开朱舜水。抗清斗争失败后,他东渡日本开创了水户学派,弘扬“尊王攘夷”的学说。陈尚君提到,朱舜水这一学说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思想资源。

    唐代诗僧寒山,从长安来到天台山隐居。他的作品流传到朝鲜、日本,影响深远。尤其是20世纪以来,寒山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对现代欧美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50年代美国文学“垮掉的一代”将寒山奉为偶像,他比李白、杜甫更受欢迎。

    天台山国清寺。潮新闻资料图

    “台州卷”中收录了寒山的《迥耸霄汉外》,诗中“瀑布千丈流”“天台名独超”描绘了天台山的壮阔风景。

    “宁波卷”中收录的了文天祥的《乱礁洋》,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他历经九死一生逃出来,从海上一路往南前往温州与抗元力量会和,这是在途中写的。途经宁波乱礁洋,他被海上风景激励,振作精神,继续斗争。这首诗除了体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还透露出南宋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物产丰饶:从茶香丝韵到观潮采莲

    浙江的物产丰饶,也体现在历代诗歌中。

    茶圣陆羽是湖北人,但“茶圣”之名诞生在湖州的顾渚茶山。陆羽对茶文化系统梳理,整理了采摘与制作工序、烹煮、水的选择等,创作了《茶经》。绍兴卷收录了陆羽《题会稽剡溪》一首诗,这是他从湖州去绍兴拜访朋友时写的,“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湖州陆羽茶文化景区。图源:文旅湖州

    苏轼在杭州做官,去湖州拜访朋友,人还没到,先写一封信。湖州卷的《将之湖州戏赠莘老》一诗中,苏轼提到了“湖中橘林新着霜,溪上苕花正浮雪。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希望给我准备好橘、茶、木瓜、鱼片……我要大快朵颐尝尝湖州美食。

    唐代诗人陆龟蒙惊叹于越窑瓷器的精美。“宁波卷”收录了他的《秘色越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秘色瓷是唐代越窑中的精品,陆龟蒙以精妙的比喻记录它的风采,展现了唐代浙江地区瓷器工艺的高超技术。后世诗人看到十分精美的瓷器,往往想起陆龟蒙这两句诗。

    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一部兼具经典性、科学性、普及性的诗集

    “诗话浙江”丛书是对浙江历代古诗词的一次全面系统梳理。

    尚佐文告诉潮新闻记者,在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列出的“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中,22首与浙江有关,占近三分之一。如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杨万里“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

    翻开11本书,广为传唱的经典佳作俯拾皆是。如苏轼在杭州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辛弃疾在杭州写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张先在嘉兴写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湖州人孟郊写的“慈母手中线”;曾幾在衢州游玩写下的“添得黄鹂四五声”,王籍在绍兴写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浙江大学教授、杭州卷编者胡可先提到,以杭州卷为例,选诗注重经典性和普及性,所选200首诗都是在文学史上的名篇,大多家喻户晓;注释简洁明了,赏析通俗生动,让大众能轻松领略诗歌的魅力。

    岳王庙。

    同时,每一首诗的原文、注释、欣赏都经过了多位专家的把关,科学性十足。

    比如“杭州卷”中的《春游湖》,古代选入《千家诗》,现在入选小学课本,影响很大。但诗中的湖是什么湖?古今都没有定论。胡可先教授经过考证,确定是西湖,他把考证过程写成论文《徐俯<春游湖>诗解读》,发表在《文史知识》杂志。

    再如温州卷中,文天祥在江心屿写的《至温州》,其中一句一般写作“暗度中兴第二碑”,其中“暗度”不通。最后编者在明代刻本《文山先生全集》中查到,文天祥写的其实是“暗读”,疑惑由此解开。文天祥借唐代安史之乱后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碑,寄寓抗元必将成功的信念。

    天台山风景。潮新闻资料图

    《诗话浙江》丛书凭借其经典性、科学性、普及性,成为展现浙江诗词文化的一扇窗口。在山水与人文交织的诗意天地里,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与古人同赏浙江之美。翻开书页,便是踏上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之旅,亲身感受“浙水敷文”含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跟着诗词游遍浙江,“诗话浙江”丛书发布活动在杭举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