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擦边“举牌”,谁来为未成年人把关?

    潮新闻 评论员 项向荣2025-02-18 07:12全网传播量2万
    00:00
    00:00
    01近期,社交媒体平台出现未成年人软色情“举牌”服务,几十元可定制隐私内容,严重侵犯未成年人权益。
    02“举牌”行为从创意互动演变为擦边色情交易,门槛低、无技能要求,未成年人易陷入歧途,身心健康受损。
    03相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行动,处理违规账号和平台,但未成年人主播通过规避审核、使用黑话等方式逃避监管。
    04法律条款不清晰导致难以有效打击“举牌”行为,需明确界定违规内容,加强对软色情内容的统一清理和打击力度。
    05未成年人长期缺乏家庭关心和性教育,选择“举牌”是心理问题的折射,需加强社会支持,提供健康成长环境。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58、92斤,小m一枚,有露点,放心‘举’。”近期,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未成年人软色情“举牌”服务,花几十元可定制未成年隐私部位内容。若再加价10-30元,可以获得更多“个性化服务”,通常是衣着更暴露、更具挑逗性的视频。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未成年人的权益,还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恶劣影响。

    举牌原指在cosplay、漫展等活动中,参与者手持印有特定信息或角色名字的牌子,用以展示个人喜好或表达支持。这种行为原本是一种创意互动形式,却逐渐演变成一种擦边色情的灰色交易。因为“举牌”的门槛极低、几乎不需要专业技能,对于一些想牟利的未成年人来说成了一条捷径,同时他们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对不良内容缺乏认知,很容易深陷歧途难以脱身。更由于缺乏足够的心理和性观念教育,他们在长期的网络自我性剥削中,身心健康受到巨大冲击‌,甚至可能陷入无尽的性骚扰之中,导致身心抑郁。

    对于这类与色情擦边的“举牌”行为,相关部门一直态度明确,并多次开展专项行动,处理违规账号和平台。然而,不少未成年主播和平台玩起了“躲猫猫”,在着装、动作上尽可能规避审核。为了逃避平台的监管,他们甚至使用黑话交流,钻足了空子。另一方面,由于从事擦边“举牌”的未成年人年龄较小,往往不适用严厉的法律处罚,因此很难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惩处。尽管网信部门在“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处置了13万余个账号,关闭下架了2000多个网站平台,但这种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死灰复燃。究其根本,根除色情“举牌”面临着法律难题。“举牌”行为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当涉及隐私部位展示、性暗示动作或文字时,才可能构成“软色情”。然而,目前认定违规“举牌”的法律条款不够清晰,这是难以有效打击该行为的深层原因。

    随着“举牌”行为逐渐演变出多种形式,有必要对违规“举牌”做出更加清晰的界定,明确违规内容的处理标准,对软色情内容进行统一清理,彻底铲除其生存土壤。同时,应加强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明确界定“软色情”的标准,从而严格处罚相关人员。此外,我们还应看到,许多未成年人长期缺乏家庭关心和必要的性教育、网络素养教育,选择“举牌”往往是心理问题的折射。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支持尤为重要。

    未成年人涉足软色情“举牌”,既涉及色情擦边内容的监管,也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家庭和社会要多管齐下,既要在法律建设上补漏洞,也应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防止他们被不良内容诱导‌。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