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观警视︱高墙内的“摆渡人”:一位看守所民警的12年坚守

潮新闻 记者 金檬 通讯员 张科顶2025-02-06 09:22全网传播量1393
00:00
00:00

“张警官,我可以回家了,这段时间多谢您的照顾!”

伴随着铁门沉重的闭合声,刚办完出所手续的王某挥手告别,转身走出大门。朝阳越过看守所的高墙,映照在两人身上。

这是杭州萧山区看守所民警张利刚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从部队转业至今,他在这道高墙内已坚守12年。

军旅生涯磨砺出的坚毅轮廓,此刻被晨光柔化成温和的线条。作为管教民警,他既是秩序的守卫者,亦是心灵的“摆渡人”。

高墙内的双重使命

在押人员眼中,张利刚有着双重身份。他不仅要安排在押人员的生活、学习、文体等活动,规范其行为;同时也要兼顾“治病”和“育人”,既是“心医”,也是“良师”。

受访者供图

王某因涉嫌赌博被依法逮捕,进入看守所后,他时常报告身体不适,多次检查结果却显示其身体指标一切正常。

为了找出原因,张利刚一次又一次与他谈心谈话,倾听他的需求,还叮嘱他可以通过看书、搞卫生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不适。

经医疗机构专业诊断,王某是由焦虑心理引发的身体不适。此后,张利刚又主动为其安排亲情电话,联系他父亲进行亲情帮教,疏解“心结”。

对误入歧途的年轻盗窃犯小李来说,他更像是一名“特殊教师”。

小李早年离家出来闯荡,到了社会上也没有本领立足,成日靠小偷小摸度日。

张利刚联想到心理学上的知识,判断他之所以不停地惹是生非,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想通过吸引别人的注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于是他“对症下药”,给小李安排了一个小小的“职务”,给了他满满的存在感。

很快,小李感受到了信任、尊重和关注,就像脱胎换骨一般,不仅带头打扫监所卫生,还变得有礼貌了,展现出积极的改造态度。

永不生锈的钥匙

看守所是一个“大江湖”。刚上班时,张利刚时常感到苦恼,在押人员构成复杂,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不一样。

“只有先做好了思想疏导,才能为接下来的教育转化打好基础。”张利刚说,要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就需要一把“钥匙”。

受访者供图

他买了一些书籍,开始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并运用到工作之中。

在聊天时,服刑人员喜欢回忆过去,畅想明天。“要给他们希望。”张利刚说,他每次的谈话主题都围绕“调整好心态,锻炼好身体,规划好人生道路”等内容。

前段时间,已经出狱的李某给他寄信过来,在表达谢意之余,还说自己在家人的资助下做起了小生意,现在很珍惜平淡的生活。

当被问及12年坚守的动力,张利刚翻开抽屉里那摞来自天南海北的信件。泛黄的信纸上,有刚考上技校的青年分享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还有手写的“向日葵宣言”——“我会像向日葵一样,依着阳光生长,像您一样在时光的隧道中播种美好。”

这些跨越铁窗的牵挂,正如他办公室窗台上那盆常青藤,在钢筋水泥的缝隙里,执着地生长出生机。

暮色中的看守所亮起灯火,张利刚整理好巡查记录本,走向下一个监室。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潮观警视丨那些守护人间烟火的警界菁英
相关新闻
台州铁路民警护卫回家路
义乌民警楼仁斌亮相春晚舞台:“我的心愿是守护好一方平安”
新春走基层丨警营父子的“错位”春节:一起坚守也是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