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真热闹,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春联,福来到,欢欢喜喜把春报。穿新衣,戴新帽,全家老少乐陶陶。”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唱出了春节的欢庆和热闹。春节,是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游子归家的路。“回家过年”,这四个字,是我们心中最柔软、最炽热的情愫,是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的温暖底色。
春运,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大迁徙,数十亿人次在城乡之间穿梭,构成了我国节日民俗中最为壮观的景致。“一年不赶,赶三十晚。”对于那些漂泊在异乡的游子来说,回家的路纵有千难万险,也绝不会阻挡他们坚定而执着的步伐。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当春节的钟声在耳畔回响,他们便毫不犹豫地收拾起行囊,穿越千山万水,踏上那条通往家的漫漫归途。
在拥挤的车厢里,在机场的候机大厅,在自驾的路上,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那是因为,在遥远的远方,有一个叫“家”的地方,正用它温暖的怀抱,深情地召唤着每一个游子。
20多岁时在深圳南漂的我,曾是过年返乡大军中的一员。1994年春节前夕,我和男友准备回男友老家浙江永康过年。那时的春运,火车票和飞机票真正一票难求。我们四处托朋友打听,终于得知沙头角旅行社能买到票。然而,这仅是一线希望,能否真的买到,以及买到的是哪一天哪一班的车票,都还是未知数,要等到旅行社的导游到了广州火车站之后,和火车站接洽情况再定。这消息让我们既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又心怀忐忑。
临近年末的一天,我们怀着期待和不安,一大早搭乘旅行社的大巴赶往广州。大巴上,坐满了和我们一样赶着回家过年的人,有的要回湖南,有的要回江西。到了广州火车站,导游把我们安置在广州火车站附近一个宾馆的会议室里,自己则匆匆赶往火车站接洽车票。
我们一干人员焦灼地等在会议室,等待的每一秒都是被拉长了的煎熬。从上午等到下午,再等到傍晚,仍没有任何确切的消息。我们眼巴巴地望着会议室的门口,期盼着导游的身影能突然出现,给我们带来好消息。直到晚上,导游兴冲冲地回到会议室,高声宣布拿到了票,是第二天上午十点从广州开往上海的车次。人群中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导游开始分发车票,我和男友拿到了两张到金华的票,那一刻,紧绷的弦才终于松了下来。当晚,我们蜷缩在会议室的座位上,伴着对家的思念,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了广州火车站广场。眼前的景象,让我终生难忘。熙熙攘攘的人群、肩挑背扛的行李、孩子的哭闹声,大人的叫喊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全世界的人都涌向了这里。我们艰难地穿过广场,进入了水泄不通的候车室,又挤进了站台。站台上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连脚都很难下地,还有很多武警在人群中,维持着秩序。
我们要坐的火车停在站台边,车厢里已经挤满了人,原来是因挤不上前面车次而滞留的人,都挤上了这辆车。我们顿时傻了眼,要挤上车,简直难如登天!人流像决堤的洪水一样,一会儿把我们推到东,一会儿又把我们推到西。我紧紧拉着男友的手,生怕被人群冲散。我们跟着人流拼命往车门挤,男友终于挤上了车,我刚要上车,却被边上的人流冲到了台阶边上,再也挤不进去了,急得眼泪都要出来了。
就在这时,我听见平时温文尔雅的男友大声对武警喊道:“警察同志,我们是要回家结婚的,帮个忙!”我愣了几秒,只见武警拉着我走向窗边,示意车内的人打开窗户。警察一双有力的大手从背后托举我到窗户,我连爬带滚地钻进了窗户,男友在窗里接应了我。就这样,我终于上了车。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人生第一次从异地回家过年,竟是如此狼狈,如此难忘。
“呜”的一声鸣笛,列车终于缓缓启动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我们买的虽然是坐票,但车厢里的人,站得前胸贴后背,连厕所都站满了人。要走到自己的位置,困难重重。我们只能先站着,到时再见机行事。密不透风的车厢里弥漫着各种味道,我站在人缝中,松懈下来后,感到又累又饿又困。
旅程如此艰难,但火车终究是朝着家的方向开去的,心里安定了许多。离家越来越近了,在外漂泊了一年,每个人的心里都装满了对家的思念。
火车开到江西段时,不知怎么地突然停了下来。原本安静的人群,瞬间又骚动了起来。我心里再次七上八下,回家的路怎么这么难?后来听说是某节车厢因超载导致轮轴弹簧断裂,已经在紧急维修了。听到这个消息,骚动的人群顿时都屏息静气,仿佛怕一个粗喘气就会破坏了火车似的,大家的心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我心里不停地祈祷着快点修好,让一车的人能平安到家。
好在故障很快修复了,列车继续前行,“哐当哐当”地行驶在夜色苍茫中。36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金华。下了这趟绿皮火车,又转乘公交大巴,到达永康,在永康呆了一周左右,和男友一起回到了我上海的家。看到父母激动的笑容,听到他们热切的嘘寒问暖,所有的疲惫和委屈都瞬间烟消云散,化作了满心的欢喜。
过完年后,我们就领了结婚证。男友后来告诉我,在广州车站对武警脱口而出要回家结婚的那句话,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心声,只是在那特殊一刻,从心底迸发而出。
三十年过去了,那次过年回家之旅却让我记忆犹新。它让我明白,无论路途多么遥远,过程多么艰难,家永远是我们心灵深处最安定的港湾。“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春节回家,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程,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
如今,我们虽然可以通过各种通讯工具与家人保持联系,但那种隔着屏幕的交流,始终无法替代面对面的互动。一个深情的拥抱、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温馨的微笑,胜过屏幕前的千言万语。
三十年来,铁路交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站的高铁,到浙江和上海最快6小时左右即可到达,飞机更是每天有几十个航班。老百姓的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让距离不再是问题。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春节回家过年的习俗将永远延续下去。这份关于家的渴望和坚守,是我们文化中最珍贵的情感传承,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照亮每一个游子回家的路,温暖每一个赤子的心。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金凝
晚潮栏目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