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毕竟是冷冬的极致,在宁波,虽说不上冰封雪飘、天寒地冻,但没有阳光的时候,天很阴,很冷,风很“尖”,吹到脸上、手上生疼,心情仿佛也被拉到了冰点,整个世界阴暗了下来。时不时的,我就会想起那丛益母草,想起它们明亮、坚挺、大气的样子。
前几年有大约近两年的时间,我迷上了观花识草,利用现代高科技识花神器,在东部新城生态走廊及周边绿地,认识了200多种野花野草。开紫蓝色蝶状花的鸭跖草、它的同科姐妹花饭包草、叶片起皱如蛤蟆皮的荔枝草、茎叶透叶的透明草、只长了“半边脸”的半边莲,还有大叶下“贴口袋”装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的水鳖、“盒子”里装着“巧克力”的盒子草、佩戴绶带的绶草,能醉鱼的醉鱼草、带浓郁鱼腥味的鱼腥草,等等,好看好玩、可入药可入馔的小植物野草,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勾起童年许多美好的回忆。
有幸也遇见过益母草,而且是正当它开花结子好时光,那时是何等的欣喜、亲切,看到后,我几乎是奔跑着来到它的身边。时在初夏,芳草碧连天。这几株高达一米多的益母草,并列在河的南岸,迎着晨光,接着水气,静静地挺立着;主茎直立,枝叶疏朗,每节间轮生一圈粉红色小花。好一棵独立、大气、美丽的益母草!我在这几株益母草边,面向河面,席地坐了良久,时间仿佛凝固了,寄身于苍茫天地间,一个人若有所思,又若无所思。到现在我还不明白,城市的生态湿地是如何存在这么高大的野草的,它似乎就在那里等候着我去认识、亲近,见证这么美好的一株植物。
益母草摇曳在2500多年前的《诗经》里。读《诗经•中谷有蓷》,读到一女子对着一株草的哭诉,感同身受,令人悲悯不已。这株草就是“蓷”,即益母草。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诗中写一个被离弃的女子孤立无助地对着“蓷”哭诉:谷中的益母草呀,因为干旱不雨而焦黄干枯;有一个女子呀,她的命真苦啊,嫁给一个脾气暴躁凶狠的人,嫁给了一个负心汉。
全诗共三章,这是诗的第一章,后两章只改动了几个词,采用诗经惯用的结构、手法,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絮絮叨叨地哭诉着一个女子遇人不淑、惨遭离弃的不幸遭遇,她忧伤、痛苦,又后悔莫及。诗的结句“啜其泣矣,何嗟及矣”,写她啜泣抽噎,满心的忧伤、嗟叹无穷无尽。
那是怎样的一种伤害、蹂躏,使得女子被离弃而无助地哭泣、无尽地悔恨呢?
我们无从考证,一般认为女子被离弃,是因为女子不会生育,在那个时代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我想到的,或许更具普遍性的、更让女子难以接受的是无名的缘由,是男人的负心变心,“就看你不顺眼”,这才是更具毁灭性的情感打击。一个对你已无情无义、不爱的人,他对你的伤害会比陌生人重上百倍、千倍,他恨不得你立刻在面前消失!而女子的无助哭泣一方面是因此流离失所,失去赖以栖息生存的家,另一方面还会因此套上口碑的沉重枷锁——她是一个被离弃的女人,她是个坏女人,这才导致她反复地哭诉、感叹,“遇人之不淑矣”。 而她反反复复、絮絮叨叨的哭诉与诗歌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写法是那么的契合,读来有极强的感染力。2500多年前的文字我们不仅能读懂,还能深受感染、感动,这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一份荣耀和自信。
记得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解释观世音菩萨为何以女性形象示化时认为,中国女性大多聪慧、多情善感、心思细腻,在传统家庭生活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所有家务离不开女性的操持,她生养子女,赡养公婆,非常辛苦。如果老公不理解,不疼爱,甚至脾气暴躁,动辄骂人打人,那女人就更苦不堪言了。她既不能向自己的父母诉苦,怕他们担忧;又不能跟孩子诉说,因为孩子少不更事;又不能跟别人倾诉,怕被别人笑话,所以她只有向菩萨倾诉,所以观世音菩萨以女性形象示化,是普天下女性的“救苦救难菩萨”。所言极是。
“中谷有蓷”中的益母草,在此语境中,人草合一,同病相怜,互为知己,它不只是单一地起到比兴引出的作用,更让人觉得此时益母草成了女子倾诉的对象,成了她忠诚的倾听者,它倾听着、化解着女子所有的怨与恨。
读诗时,我在思考着这首弃妇诗为什么写益母草呢?后来忽然明白过来,那肯定是因为这是她最熟悉、最亲近,也是给她最多慰籍的一株草,这株草成了她最亲的“知心爱人”。
而益母草也是堪当女性“知心爱人”重任的。“益母”就是给女性益处、好处。益母草有多个别名,《尔雅•释草》中称“萑,蓷,茺蔚”,又有益母蒿、红花艾、益母艾、坤草等别名。坤,代表地,代指女性,益母草是专属于女性的一种草,可称为“女人草”。《本草纲目》条目列为“茺蔚”。李时珍释名说,这种草及子在靠近湿地长得特别充盛密蔚,所以名“茺蔚”。
《神农本草经》中益母草列为上品,主治为“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李时珍说,益母草的根、茎、花、叶、实,都可入药同用,但他尤其推崇茺蔚子的“益母”功效,称其“治妇女经脉不调,胎产一切血气诸病,妙品也”。并强调“此物能活血补阴,故能明目益精,调经,治女人诸病也。”《纲目》中李时珍还记载了唐时宁波籍药物学家陈藏器的另一条“主治”,用来作驻颜的良药,可以让人容颜光泽,除粉刺。这让现代人颇感兴趣,是用全草作汤洗面以驻颜么?美容人士不妨一试。
关于益母草还流传有一首药性诗:“草茎方方似麻黄,花生节间节生花,三棱黑子叶似艾,能医母疾效可夸。”四句话概括了益母草的形态特征、功能主治,通俗易记,朗朗上口。
感恩造物主的安排,草木有灵,2500多年前,益母草是怎样慰籍、疗愈一个受伤女子的,现如今,我们还是怎样沐浴着它来自母亲般的明亮又慈爱的光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