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阿联酋扎伊德总统传统医学和替代医学奖-中医药研究杰出科学家奖。受访者供图
近日,第三届阿联酋扎伊德总统传统医学和替代医学奖颁奖仪式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刘新民教授获得第三届阿联酋扎伊德总统传统医学和替代医学奖-中医药研究杰出科学家奖。
择一事,终一生。刘新民参加工作40年来,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两件事上——送中药“上天”和“出海”,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获奖现场。受访者供图
送中药“上天”
发展独具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航天中药
刘新民教授是国际上最早将中药用于航天应激损伤防护的专家。
1992年,他和时任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现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师陈善广教授等一起,以“中药在航天飞行中应用前景”为题,发表了国际上第一篇航天中药文章。
30多年来,他和陈善广教授一起,始终致力于推动航天医学和中医药相结合,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构建了高自动化和智能化、体系完整、功能完善,基于小动物行为实验的航天脑功能研究和航天脑健康中药研发技术体系,从30多种中药中,发现了多个对航天应激神经功能损伤有良好保护作用的中药候选品种,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航天中药研究方向。
“上天搭载”和航天育种。受访者供图
刘新民教授全职加入宁波大学后,在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组织了神舟十二号到十六号的黄精、黄花菜、浙贝母、浙麦冬、微藻和土壤微生物的“上天搭载”和航天育种。其中,由宁波大学选送的浙贝母种子,先后两次完成了航天搭载,目前正在海曙区章水镇进行育种栽培。为利用空间站开展航天育种和品质评价,培育新型高产优质浙贝母,发展我国原创的太空中药育种新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2024年12月,由刘新民教授牵头,包括宁波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航天员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等国内著名机构联合完成的“面向航天应激认知损伤防护中药药效评价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合影。受访者供图
推中药“出海”
致力于中医药国际化
推动中药“出海”是刘新民职业生涯中的另一大工作重心。
1998年-2003年在阿联酋工作期间,他就帮助建立了阿联酋卫生部国家草药研究中心,促成3个中药在阿联酋成功注册。获得了阿联酋卫生部国家草药研究中心、中国驻阿联酋大使馆的高度评价。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刘新民教授应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协调组织完成了《世界卫生组织草药-药物相互作用技术文件》的起草、讨论和修改工作。2021年,正式由世界卫生组织出版发行,为世界各国安全有效的应用传统药物提供了权威的技术指南。参与建立了“世界卫生组织草药注册联盟秘书处”。
合影。受访者供图
刘新民教授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中医药重点科研专项、欧盟FP7框架中医药领域项目。牵头组织在卢森堡、葡萄牙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建立了三个国家级中医药合作中心。推动葡萄牙教育部在葡萄牙Minho大学设立“食药资源博士学位点”,帮助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建立了国家级实验动物中心,为巴基斯坦培养了多名传统药物青年人才。
2020年,刘新民教授任联合主任的中国-巴基斯坦中药合作中心在巴基斯坦国家临床研究中心成功完成了金花清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多中心临床研究。这是第一个在中国以外的国家级临床研究中心完成的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的临床实验,良好的临床实验结果获得了中巴两国大使、巴基斯坦信德省卫生部高度重视,中巴两国国家级媒体给予重点报导。
2020年,刘新民教授和赵玉芬院士,联合巴基斯坦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Atta院士,伊斯兰合作组织常设部长级科技委员会(COMSTECH)秘书长、世界科学院副院长Iqbal院士联名提出的《基于中国空间站的巴基斯坦药用植物研发合作》提案,获得了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巴双方大使馆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23年2月与搭载的浙贝母从中国空间站一同成功返回,在COMSTECH、巴基斯坦科技部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联合组织的“巴基斯坦药材种子自中国空间站成功返回庆祝及交接仪式”上,被中巴双方外交部、巴基斯坦计划发展部和科技部誉为“中巴两国科技合作新高度、国际合作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开创了基于我国空间站的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新领域。2024年8月刘新民教授获得了巴基斯坦总统公民奖。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传统中医药服务于我国航天事业的能力和水平,融合我国航天医学成果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是我一直以来努力工作的动力。”刘新民说。相信将大半辈子奉献给中药“上天”和“出海”事业的刘新民教授,在宁波和宁波大学这块重视国际化人才、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沃土上,定会续写航天中药研究和中医药国际合作新的辉煌篇章。
新闻+:
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于2017年12月成立,由宁波大学首位全职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教授担任院长。近年来,在赵玉芬院士的带领下,新药技术研究院发展迅速,拥有44名全职科研人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特聘专家、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等多位高层次人才。研究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着眼地方产业经济发展,聚焦航天生物医药、空间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重点开展生命起源和磷化学、AI+生物信息学、航天中药等方向的研究,旨在建立面向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应用的原创性新药发现技术,以中药、海洋药物为重点,研发系列成药性前景良好的药物和健康产品,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目前,研究院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搭建了高场核磁共振中心、蛋白质谱中心、理论计算与生物信息学平台、极端环境科研实验平台,手性分析及药物合成分析平台、小动物行为实验平台和生物学实验平台等多个科研创新平台(中心),并与多家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研究平台,如“多肽创新药物联合研究院”“福尔鑫医药-宁波大学绿色磷化学化工联合创新研究院”、“新疆枣产业发展研究院”和“脑功能研究和脑健康产品研发中心”等。成功组织了神州十四号的浙贝母、土壤微生物航天搭载;组织了我国太空生命科学、未来太空制药、航天中医药等多项国家级太空生物医药领域专项规划和计划的讨论和编制工作;与巴基斯坦、葡萄牙和阿联酋等国家在传统药物研发领域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在基于磷化学的基础与应用、蛋白质组学、AI+、太空生物医药和航天中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原创性成果,正形成具有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航天生物医药和中药研发基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