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合作人工繁育产“尼莫” 这家单位“晋级”省国际联合实验室

潮新闻 记者 胡静漪 通讯员 余海滨2024-12-24 06:42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生活在热带海域的小丑鱼,如今在浙江温州繁衍生息,这源于浙江与泰国高校院所间一段近二十年的科研合作。

近日,省科技厅公布了2024年度省级国际科技合作载体认定名单,由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联合泰国东方大学申报的“浙江-泰国海洋技术联合实验室”被认定为浙江省国际联合实验室,这标志着该研究所国际化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受访者 供图

几年前热映的电影《海底总动员》让小丑鱼“尼莫”一夜成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一些不法分子用药物昏迷捕捞野生小丑鱼,对珊瑚和鱼类都造成致命的伤害。

早在2006年,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就和泰国东方大学合作,开展海水观赏鱼引种与开发研究。先后从泰国等地引进小丑鱼品种,相继攻克配对、水温、水质等难题。目前,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洞头基地可以人工繁殖公子小丑、透红、红小丑和“双带小丑”四个品种的小丑鱼,成为全国较大的小丑鱼繁育机构。

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受访者 供图

“浙江-泰国海洋技术联合实验室”就是由两家单位共建于2006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以海洋技术为方向,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重点在海洋生物资源有效利用、海洋环境与生态、海洋动植物疾病以及海洋药物开发开展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合作交流、人才培养,可承担中泰有关政府部门下达的海洋科技研究、交流、技术转让、教育、普及等任务,推动双方在海洋领域紧密合作,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目前,实验室已在红树林研究、观赏鱼繁育、海水虾类遗传育种、海洋贝类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形成合作成果,如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红树林移植及资源优化技术研究”“高纬度红树林生态分析与移植技术研究”等项目,科研成果“应对气候变化红树林移植及资源优化技术”获2015年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双方专家合作研究。受访者 供图

联合实验室成立以来,双方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制,签署或续签合作备忘录6项;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建有科研基地890亩,实验室4410平方米;承担实施各级项目30余项,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30篇;联合举办国际会议6次,开展经常性的人员互访、培训151人。联合实验室指导委员会泰方主席、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所长高级顾问披猜·宋成(Pichai Sonchaeng)博士还曾获得浙江省“西湖友谊奖”。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所长、联合实验室主任闫茂仓研究员表示,实验室在助力中泰海洋经济区域合作、建立科技支撑、搭建创新桥梁、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次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是研究所聚焦优势特色,积极融入区域科研创新体系的体现,同时也为研究所逐步构建起和泰国乃至东盟务实深入的国际合作生态,服务我省‘一带一路’海洋与渔业领域合作提供平台支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