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释放生态红利 杭州拱墅天水街道绘就绿色画卷

    潮新闻 通讯员 沈少岚 黄永尧 张莺2024-12-20 07:44全网传播量1157
    00:00
    00:00

     杭州市拱墅区天水街道,因地处南宋都城“天宗水门”而名。“武林自古繁华,运河千年流芳”在此交相辉映,被誉为“杭州的心、城市的眼”。

    近年来,天水街道积极响应“五水共治”战略,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在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武林商圈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项目带动,打造水生态环境提升与文化旅游融合

    始建于1978年的武林门码头,曾是浙江省内河水上客运码头之最,也让杭州的水上客运中心锚定于此。2021年底,武林门码头启动提升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0252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改造武林门码头、环北公园及码头南岸绿地区域,具体包括改建原有水上巴士泊位,新建游船、水上巴士客运中心和泊位,新建景观廊带,改造滨水段整体景观空间等。在提升改造前,该区块以文化广场桥为界,划分为东西两侧。位于西侧的武林门码头和杭州大厦虽然占地面积小,但是承载大量市民游客。位于东侧的环北公园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一直稍显“冷清”。2023年武林门码头全面焕新升级,正式投入运营。提升后,以现有武林门码头为中心,市民的活动空间向陆域、水域拓展延伸。陆域方面,一条步行轴串联起公园各区块,沿途设置市民游客露天休憩空间、新建公园配套建筑等实现公园与环城北路及运河的有机衔接。水域方面,新建的客运中心串联起了周边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与运河码头,与大运河滨水空间融为一体,为市民游客提供了公交候船、游船候船、休憩购物、参观游览等综合性服务。市民游客踏船出行,乘坐水上巴士和运河游船在运河上来回穿梭,武林门码头逐渐恢复往日的喧嚣与热闹,附近居民和游客能够在这里体验到最“惬意”又实惠的杭城“慢”生活。现如今,武林门码头已变身为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城市绿肺,成为市民亲近自然、享受美好生态环境的理想之地。

    二、深化河长制工作,构建全民参与治水新机制

    天水街道全面推行并深化河长制工作,建立健全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成立孔胜东护河队。通过定期巡河、流域共治、交叉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此外,街道还积极开展“民间河长”、“小河长”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河流保护中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这种全民参与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也让治水工作更加贴近民心、汇聚民力。

    三、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公众水生态保护意识

    为增强全社会的水生态保护意识,天水街道通过举办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活动,以及日常的社区讲座、学校教育等形式,广泛宣传节水护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发布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让水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宣传中注重节水文化的培育,走进校园开展“小手拉大手”节水宣传活动,培养他们从小爱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良好习惯,通过孩子们影响家庭,为长远的水生态保护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结合本地特色,创作了《马大嫂系列五水共治惠百姓》的文化作品,传播节水护水理念。

    四、推进环境水质双提升,打造幸福生活未来街区

    本着水清景美、人水和谐的建设目标,天水街道持续做好水质提升、环境美化两篇“文章”,为生态建设注入新动能。完成武林广场综合提升,放大城市地标广场效应。延安路、武林路、中山北路、环城北路、体育场路先后完成优化提升,精彩焕新。杭州大厦品牌形象提升改造项目顺利竣工,以焕然一新的姿态盛装启幕,“银杏扶梯”成为杭城最出片的扶梯打卡地。杭州大厦地下管网改造,为污水管网建设提质增效,为水环境提升保驾护航。万寿亭公寓二次供水改造项目全国首创“军民共用、平战结合、快速转换”的模式,满足老百姓生活用水和特殊时期用水的需要,获得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点赞,省市主流媒体报道。

    未来,天水街道将进一步丰富“水文化”内涵,结合“微改造精提升”项目,串珠成线,布局生态绿廊,打造绿色景观带,点缀城市一隅。街道将继续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支撑,以人民福祉为目标导向的发展路径,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协作,共同守护好杭州的美丽河湖,让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给市民带来更多休闲、生态、文化的融合体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生态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