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药监局供图
作为厚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12月18日,记者从浙江省药监局获悉,浙江于近日印发了《浙江省药品监管领域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围绕生物医药企业所期所盼,从审评审批、监管模式、服务机制、保障支撑四个方面提出18条药品监管领域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举措,以进一步推动我省生物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于12月27日起正式施行。
生物医药行业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因此监管审批制度较其他行业严格许多。为了能够减轻企业负担,《实施方案》多是在保证产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相关政务服务的流程和时间,提升监管效能,让企业能够放心大胆地创新产品。
比如《实施方案》提出开展医疗器械“研审联动”改革,即围绕可能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医疗器械产品,建立审评审批重心向产品研发阶段前移工作机制,参照国家创新产品注册程序,在分类界定、标准制定、检验检测、技术审评、体系核查等方面提前介入指导,实现审评审批加速。
浙江亿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天星极为关注这项举措。据悉,该公司经常会推出一些新兴前沿的医疗器械产品,由于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可参照借鉴,在产品的审评审批上面临诸多挑战。“有了‘研审联动’后,我们可以提前跟相关审评审批单位沟通,产品创新可以免走不少弯路。”
据悉,今年以来,浙江已针对药品监管政务服务改革酝酿出台多项创新政策,包括《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四重”增值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医疗器械“研审联动”增值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浙江省药品批发企业集团内药品多仓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方案》等。
政策陆续施行以来也收获了一定成效。今年1-10月,我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2530亿元,同比增长4.8%;利润总额324.4亿元,同比增长7.7%;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8%。今年以来,我省共获批2个品种创新药、15个创新医疗器械(5个三类、10个二类),获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