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时节,小区里的柚子树上挂满许多金黄色柚果,远远望去,翠叶丛中,犹如金丸悬树,格外显眼。
柚子,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果实,又名文旦,有独特的香气,故又俗称为香抛。小时候,杭州人喜欢将新摘柚子放置于居室,为居室增香。柚子,自古是吉祥之果,因其外形浑圆,俗称团圆果,有“团圆美好”之寓意;柚子之“柚”与“佑”同音,有“保佑”寓意,上世纪70年代,人们常将其作为节日送礼之物。小时候,中秋节有吃柚子习俗。当时,我常将柚子皮剥开,取出柚肉,保持柚皮圆形原状,将蜡烛点燃固定柚壳内部做成“柚皮灯”,在中秋夜晚提着“柚皮灯”与小朋友们玩耍的情景,至今记忆尤新。
浙江柑橘,自古出佳品
柚子是柑橘大家族果实之一,如今,浙江台州玉环文旦柚子、衢州常山柚子均是知名的柑橘品类。柑橘原产于中华,有橘、柑、橙、香橼(枸橼)、柚、柠檬等许多种类,在秋战国时期《尚书·禹贡》中,柑橘被统称为“橘柚”。汉代,柑橘十分名贵,官府十分重视,专设“橘官”来管理柑橘生产。唐宋之时,江南柑橘已经闻名,其中,台州黄岩乳柑、温州蜜柑(瓯柑)均被列为贡品,宋代,温州蜜柑上品乳柑,颜色金黄,汁多味甜,香气扑鼻,苏东坡在品尝之后,有“清泉流齿”赞誉。
上世纪70年代,台州黄岩蜜柑非常出名,当时新鲜水果很少见,水果常做成水果罐头,也是稀罕之物。有一年秋天,母亲生病住院,亲朋好友送来的礼品中,最让我心动的就是黄岩蜜柑罐头。当时水果罐头多用糖水浸泡,味道特别甜美。母亲见我口馋,打开一罐,盛一碗糖水留给自己,其余橘子全成了我的美食。
如今,台州一带还有许多柑橘优良品种,有一年秋天,受好友之邀,去台州涌泉橘园,摘下新鲜蜜柑,剥去薄薄外皮,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吃在嘴里,汁水甘甜。
柑橘,自古为美食佳肴
宋代,有把柑橘掏空、往里填物吃法,林洪《山家清供》中提到“香圆杯”,就是将柑橘之香圆(香橼)内部掏空,外部刻以雕花,饮酒之时,倒入美酒,果香与酒香相融,清芬霭然。《山家清供》中还有一道美食“蟹酿橙”,是将成熟黄橙截顶、剜去,掏空,留少液,以蟹膏肉放入其内,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供食,其味香而鲜。
多年以前,杭州有一家以蒸菜闻名的餐饮“蒸功夫”,当时在长生路不老里“蒸功夫”店有一道菜叫“蒸橙相待”,是将橙子切顶为盖,掏空橙肉为容器,将泡好莲子、白木耳与去核仁红枣、橙肉混合,放入橙皮容器,加冰糖或蜂蜜,盖上橙盖,放入蒸锅,大火蒸直至熟软取出,此时,橙子清香与莲子、白木耳、红枣香甜相结合,口感尤为香甜,“蒸功夫”创始人葛柏浩给这道菜取名“蒸橙相待”,有“真诚相待”的美好寓意。
柑橘之果有独特香味,古人煮茶时常将其作为芳香作料,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书中,有柑橘熏茶制法记载,是将柑橘果肉掏空,茶叶塞入其中,扎紧果皮,储存数日,待橘皮干皱,茶叶则有了橘香之气。柑橘之花也有独特香味,西晋潘岳在《柑赋》中对柑橘之花有“嘉卉之芳华”“氛氲而芬馥”赞誉。宋代,人们常用柑橘花作为熏茶花卉。
柑橘,自古为食疗佳品。中医将橘皮晒干陈化三年称为陈皮,可入膳食疗,入药,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蜜桔果肉上的白色丝络,中医称为“橘络”,常用于止咳化痰、顺气活血。小时候,我吃橘常将其扯去,奶奶常说,橘络是好东西,吃的时候,千万不要丢掉。
柑橘寓意与习俗
橘树,果实味香色美,其寓意也美。春秋战国时期,屈原曾写下传世名作《橘颂》,将橘树称为“嘉树”,在屈原眼里,柑橘独立不迁,品性高洁。
柑橘,自古被誉为“食之悦口、视之悦目、闻之悦鼻、誉之悦耳”的“四悦”水果。传说,柑橘是北斗七星之天璇星变化而来,天璇星自古是吉祥之星,而柑橘之“橘”与吉祥之“吉”谐音,因此,柑橘在古代有吉祥美好寓意。
在古代,柑橘是馈赠礼仪的主要载体,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官贵人、文人皆以馈赠柑橘为高雅之事,文人在赠送和收到柑橘馈赠致谢之时,均有精短书信(启帖)来往。东晋之时,王羲之送给友人橘子,曾写下著名书法名帖《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短短十二字,情深意切。
唐宋,元宵上元之夜,皇帝宫中夜宴,会派贵戚以黄柑相赠,行“传柑”礼仪,后来“传柑”礼仪流传至民间,成为民间过年习俗,逢年过节,民俗常以大红柑橘互赠,以取吉利。北宋,都城开封元旦吃柿、橘果之时,有果盘中摆放柏树枝习俗,以“柏柿橘”谐音“百事吉”,寓意“来年百事吉祥”。南宋,此习俗传入都城杭州,据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当时民间有“元旦日,签柏枝于柿饼,以大橘承之,谓之百事大吉”习俗。
柑橘,自古与中医文化有渊源。传说,西汉文帝时,郴县有位苏耽,曾遇道士学得医术,得道后,飞升仙界之时,特嘱咐母亲此地大疫流行之时用橘叶为病人治疗。次年,瘟疫肆虐,苏母将橘叶一片、井水一升煎水给邻里乡亲服用,众人得救后,“橘井流香”便成为医林佳话。后来,人们将“橘井”与三国时“杏林”典故一起,合称“橘井杏林”,成为中医代名词。
“转载请注明出处”
孟祖平
财富风尚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