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下午,小说家、编剧海飞携全新修订版的《苏州河》做客钱报读书会,以“上海谍梦:苏州河里的人生浮沉”为主题,在纯真年代书吧·宝石山店与青年编剧翁良平展开对谈。
这两位写作者,同时都是热播谍战剧的编剧,关于流动的大历史与恒常的小日子中的“变”与“不变”,关于罅隙中不可阻挡的人的光芒,展开了丰富的讨论。读书会由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汤明明主持。
读书会现场
读书会当天是杭州久违的晴天,西湖边宝石山附近人流如织。几位嘉宾都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赶路过程才来到现场,暗合了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谍战情节,谍战作品正是本场钱报读书会对谈的主题。
《苏州河》是海飞用七八年时间“养成”的谍战作品,讲述了有关于警察、有关于人生选择的故事。新版《苏州河》新增了番外篇《走马灯》,再一次回顾主人公陈宝山不为人知的前史与后事。2025年1月10日警察节,《苏州河》还将登上话剧舞台,在杭州剧院首演。
苏州河和她的秘密
《苏州河》讲述了1949年上海苏州河边一个警察的故事。警察陈宝山在查案过程中,逐渐发现一系列离奇凶杀案与国民党潜伏在新政府中的特务有关,而他周围的人,包括妻子、徒弟、上司、发小、女友等,个个有来历,或为共产党潜伏的特工,或为国民党安插的特务,彼此互有纠葛。在风云变幻的时局里,这名在刀尖和风声里行走的旧警察陈宝山,卷入了爱恨情仇的纠缠中,不得不面对人生的选择。
海飞谈到,自己曾一度想以“福州路185号”为书名,因为这是上海一个公安局的地址,沿用了100年,具有历史感,但最终决定就用“苏州河”作为题目。
“苏州河就是一条通往苏州的河,和黄浦江是丁字形,江和河在这里交汇。我少年的时候会站在外白渡桥上往下看,会看到很多像带鱼一样一条接着一条连在一起的驳船经过,开往苏州。”
在海飞眼中,河里充满着秘密。“因为我们看不到河面以下会发生什么,只看到波光粼粼的河面,它本身就充满着文学的想象。而谍战本来就充满着悬疑,也与书名暗合。”
“我写过一个散文集,叫作《没有方向的河流》。我觉得人生是没有方向的,就像河流一样。河流遇到山石、遇到任何阻挡它都会拐弯,顺势而下,我们的人生也是顺势而为,没有一个方向能被规定为是准确的。我们只不过是在努力往前走的过程中,把这条路变得准确。”海飞说。
这样的观点也流露在《苏州河》的文本之中,翁良平被其中很强的命运感所打动,他借用自己一部剧的名字来形容:是在“暗夜与黎明”之间。“上海解放前后,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有些人主动做出了选择,也有些人,包括陈宝山,不知道将来面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书中的人物都在大时代裹挟之下走向自己的命运,翁良平也从中读出海飞对每个人物的喜爱与用心:“整本书里,我感到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态。”
海飞
谍战只是舞台
同为写作者,并且关注谍战题材,海飞与翁良平的作品有许多共性,比如常常以上海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会以警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等等。小说与剧本的写作存在差异,但是在故事的表达上有时殊途同归。
作为编剧,翁良平从技术层面考量,上海是各种势力犬牙交错之地,同时又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作为港口城市还是海外势力的进出通道。这种独特性难以忽视,在上海的繁华之外,各方势力在此角逐,天然奠定了谍战故事发生的基础。
“上海太庞大了。”海飞总结上海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谍战发生地,源自于其体量带来的可能性。“上海有个‘海’字,充满着各种秘密。”
但他同时也正在将目光投射向其他城市:“反特和谍战这两种类型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海飞的作品中慢慢开始有其他地域的出现,杭州、宁波、大连等城市也成为海飞谍战故事发生的舞台。
为还原特定时代背景、特殊人物身份,为读者、观众带来更强烈的代入感,两位写作者都做出过相似的努力。
“我们创作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属于过去的,我们没有办法去触摸那段历史,只能通过大量资料、史料、老照片,尽量去感受当时的生活,去体会一个人在那样的时代下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翁良平讲,“每段故事肯定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面临的时代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个时代中人物的命运以及喜怒哀乐是相通的。”
1949年的人有1949年的烦恼,当今的人有当今的烦恼,比如陈宝山作为一个有本事但又看不到出路的人,面对变化不知道该主动迎接还是被动接受或是逃避,他的烦恼也是能够和当下的话语对接的。“根本上还是情感的共通。”
海飞持有同样的观点,虽然谍战故事中人物所经历的问题和困境与当下人们所经历的不同,但是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对于一个有尊严的生活的追求是共通的。
无论地点、时间甚至于具体的案件,都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故事中的人。
翁良平认为,案件只是海飞建构人物的一个方式,更重要的是讲人物的命运以及人物的抉择。“从这个层面上讲,谍战对于海飞来说,只是小说的一个外壳,他想借助这个类型来装他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人生、命运、成长,或者大时代的巨变,谍战只是一个表现形式。”
“在谍战里面写尽各不相同的人生,写尽所有的酸甜苦辣和爱恨情仇,写尽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歌过、爱过、哭过,才是小说想要呈现的东西,而不是谍战本身。谍战永远只是一个舞台。”海飞说。
翁良平
谍战作品的好与新
那么在谍战创作者眼中,理想的谍战作品应该是什么样子?
翁良平分享了自己的三条标准,他认为好的谍战小说首先人物要有命运感,第二要能跟时代紧密相连,从中可以看到时代的变化,第三要能够表达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对理想的坚持、面对的现实困境等,可以触发读者的共鸣。
海飞则将理想谍战作品的特点总结为“静水深流”。“它是平静的,就像苏州河也好、西湖也好看起来都很平静,但是平静的背后一定经历、见证过不为人知的故事。平静下面暗藏着波澜是最好的谍战小说。”
在海飞看来,对于谍战小说而言,变幻城市、变幻主人公的身份,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求新求变。翁良平也认同,在谍战领域,所有讲故事的方式都用尽了,故事上的改变在根本上没有改变。
海飞认为重点在于细节上的突破:“因为细节是千变万化的,每个创作者对于细节的处理各不相同,用细节来推动情感是令人动容的。”
翁良平由此延伸,强调人物的刻画是谍战作品的关键。“细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为了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服务的。只要人物能够存在,人物能够打动人,这个作品就是成功的。”
“小说就是要写人生、写人性,因为小说是给人看的。”海飞说,“人是一个秘密,把这些秘密通过小说的形式呈现,我们可以关照到自己。”“文学即人学。”翁良平说。
海飞为读者签名
读书会最后,两位创作者分享了各自的写作计划。海飞正在创作一部发生于南方的罪案小说,翁良平则专注于国安题材的影视创作。
(图片来自纯真年代书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