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坚持人才长期主义 比亚迪的梦想全都靠这些“人”实现

    潮新闻 2024-12-03 06:29全网传播量7.9万
    00:00
    00:00

    从手机电池到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这家中国最大乃至世界第一的新能源车企,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超过1000万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驰骋在世界街头。

    如今,创始人王传福更是亲自牵头、深度参与撰写了《比亚迪基本纲要》一书,回顾了这些年的艰辛与坚持。在这本书里,我们也窥见了推动比亚迪一步步迈向成功的那些“人”。

    “人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比亚迪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瞬间

    从仅20人的创业团队,到近百万人的员工规模,年销近400万量级的世界级企业,比亚迪凭着“敢想、敢干、敢坚持”的工程师精神,在30年间取得了飞速发展。

    在比亚迪30周年大会上,王传福对现场观众表示“工程师之魂就是比亚迪之魂,即使有一天比亚迪的财产全部消失,只要工程师还在,就随时可以东山再起。”的确,工程师是技术专才,是把创新想法落地为现实应用的“造物者”,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验证、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的实践者。

    在2007年深圳坪山基地落成典礼上,王传福脱稿说出“2015年做到‘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这距离其摸透了造车原理,造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主流车型比亚迪F3,仅仅过去了三年时间。

    很快,王传福对此做了解释,“比亚迪总共有1万名工程师,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其余的12万名普通工人又能很好地将这些技术转化为产品。”事实证明,当年喊出宏伟目标的这群人,不仅从F3上学到了经验,更是将其转换成了自己的技术。

    在这种以‘人’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下,2024年1月16日,王传福带领10位“工程师天团”代表出现在比亚迪“梦想日”,并对外宣布整车智能战略。彼时,比亚迪背后的工程师队伍已经超过10万人,从整车技术到上游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实现了自主全覆盖,并在更上游的车规级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从事前沿开发,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专利32项,获得专利授权15项。

    如今,比亚迪拥有11大研究院,11万名工程师。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云辇智能车身控制、易四方、易三方、璇玑智能化架构……这些来自比亚迪的自主创新,已经将其当年的学习对象远远甩开。

    如同比亚迪“梦想日”宣传片里的一段话:每一个改变世界的瞬间,都有一群默默前进的工程师。在无人抵达的深空,他们论证着梦想,解析着梦想,实现着梦想。

    坚持人才长期主义

    研发投入超千亿元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比亚迪深知推动企业发展,需要积蓄人才力量。对此,比亚迪的理解是,“管理人才不靠外部引进,而是坚持自主培养。”而这一过程,注定是艰苦而漫长的。

    在2010年到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这10年时间里,比亚迪的年销量一直在40万-50万辆间徘徊,而兄弟企业在这些年间均朝着百万辆目标迈进。随着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比亚迪当年扣非利润只有2亿多元,受到巨大影响,而那一年的研发投入有足足80多个亿。股东甚至提出要介入管理,进行高管大换血。

    对此,王传福仍选择坚守,他表示:“研发投入不是烧钱,而是在存钱。”事实证明,王传福在这期间培养的人才、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为如今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4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归母净利润已经达到了252.38亿元。

    这背后,离不开比亚迪有非常丰富的人才招聘渠道。高校招聘、社会招聘、技术招聘……这些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潜力,是比亚迪自主培养的重点对象。25年来,比亚迪持续开展“明日之星·百日蜕变应届生训练营”,一届又一届的“新生代”从训练营走出,成长为优秀的业务骨干、管理人才,成为保障集团基业长青的中坚力量。比亚迪2017年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博士后人才培养,2022年设立全国首批备案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人才培养迈进规模化,2023年已在深圳、重庆、西安三地形成“三站三基地”博士后培养新格局,培养人数连年攀升。五年来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14个理工学科16个流动站联合培养了三百多个博士后,培养出站的博士后留在比亚迪工作,成为公司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骨干领军人才。

    同时,比亚迪的晋升制度秉承着“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员工在晋升前需要先学习完公司指定的课程,针对不同人群会有不同的培训项目,例如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领导力培训等,保证任命人员能够出色胜任工作。

    人才的激励和福利也是留住“人”的重要一环。在比亚迪,优秀员工每年有两次调薪机会,每年会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进行加薪和晋级,每年获得优秀、良好评级的员工比例约占全体员工的50%。比亚迪还会根据工作表现给予奖金、晋升机会等奖励:实行年度和季度的评级制度,员工会被评为优秀、良好、达标、待改进和不胜任等,为不同等级的员工给予对应的奖励。对于一些特别优秀的骨干人才,比亚迪会实行股权激励。

    此外,比亚迪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多尝试、多创新,容许员工在成长过程中犯错,并帮助员工从错误中快速成长,建立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感情,能够让员工更加的认同比亚迪。总而言之,比亚迪坚持人才的自主培养,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而是坚持了长期主义。

    进入2024年后,比亚迪智驾团队一直在高速推进。今年1月,比亚迪在梦想日上首发整车智能战略,展示了智能驾驶、智能泊车、智能座舱等多项技术;并发布了行业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璇玑”架构及首创双循环多模态AI璇玑大模型。同时宣布“未来比亚迪20万以上车型都能选装高阶智驾,30万以上车型将实现全面标配”。

    在新能源汽车淘汰赛的白热化阶段,比亚迪坚定信念,选择在未来投入1000亿元专注智能化领域发展,向外界展示“高投入高回报”的卓越眼光。

    相信比亚迪的未来,将那在那群“人”的努力下,愈加辉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