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潮新闻《读端》栏目,邀请专家学者、活跃网友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虽寥寥数百字,但这些独到的短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并串联成链,供更多人品读。也欢迎大家参与我们读端讨论。
杭州街头的小哥。记者 杨一凡 摄
这个六月,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跳桥救人的新闻火爆全网。在回应各种奖励时,彭清林“更想上大学”的回答,更引得网友又一波带着强烈共鸣的猛夸。
制造业大省浙江,同时也是外来务工人员大省。其中,以快递员、外卖骑手等小哥群体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增长尤快。据浙江省总工会统计,截至今年5月,全省已有109.4万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这一批“小哥们”,尽管大都是在车轮上奔忙不休、赶时间的人,但也有着强烈的上大学的愿望,向上生长的朴素愿望破茧而出。
为了圆“彭清林们”的大学梦,近年来,浙江多地、多部门推出系列举措,为梦想插上翅膀。
详情点击>>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钱物对人很有意义,但总会用尽。给学习进修的机会,其实是给更新知识、增长本领、提升素质的机会,它是一种增值性奖励、持续性奖励、互动性奖励,不仅契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导向,而且更能体现奖励的褒奖、弘扬和励志的内在意义。
所谓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我还认为,这种方式在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时代和社会中,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这也可以看作是浙江在推进现代化社会建设上的一个创新之举。
今天下午,周国辉将这条点评发布在朋友圈,引发了许多好友的点赞和交流,有人说,杭州还有很多有情怀、有水平、有梦想的“彭清林们”,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时,应认真听取他们的需求,给予方方面面的支持,还有人提出,其他城市也可以学习杭州关爱小哥的好做法。
现在,这条朋友圈下又有了更多人的回复和探讨,因为潮新闻一篇稿件而引发的交流还在继续……
欢迎大家转发并参与讨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