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可以刷新
tmnews
LV.4
+关注
25 作品
报料
25 动态
2025-07-19
青春舞台绽放在乡村 7月8日下午4时,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在金湖乡和平村垦荒文化体验园大会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主题为“凝心聚力话发展,青春挺膺担使命”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展现了青年学子的才华,也为乡村带来了欢乐。 汇演在集体朗诵《觉醒年代》中拉开帷幕,学生们用饱满的情感,再现了革命先辈的豪情壮志。《青春中国》的朗诵则表达了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与追求。合唱《闪耀》和《夜空中最亮的星》旋律动人,观众们挥舞着手机闪光灯,现场宛如星空。独唱《无名的人》以细腻的演唱打动人心,舞蹈串烧《too busy+你要跳舞吗+第一天》则充满活力,引得观众纷纷鼓掌。 实践团成员李同学分享道:“这次演出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艺术的力量,它拉近了我们与村民的距离。”村民李阿姨笑着说:“节目很精彩,希望你们明年还能来。”带队老师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艺展示,更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们在服务中收获成长。 图文|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 一审|钟智雯 二审|肖红梅 三审|程欣蕾
短图文
2025-07-19
青春与乡村的共鸣 7月8日下午4时,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在垦荒文化体验园大会堂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凝心聚力话发展,青春挺膺担使命”的文艺汇演。活动以朗诵、合唱、独唱和舞蹈等形式,展现了青年学子的朝气蓬勃,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汇演在集体朗诵《觉醒年代》中拉开序幕,学生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现了百年前青年的热血呐喊。随后的《青春中国》朗诵,则传递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合唱《闪耀》和《夜空中最亮的星》引发了全场互动,观众们纷纷打开手机闪光灯,星光与舞台灯光交织,场面温馨而震撼。独唱《无名的人》以真挚情感致敬平凡奋斗者,舞蹈串烧《too busy+你要跳舞吗+第一天》则点燃了现场气氛,赢得阵阵掌声。 实践团成员李同学表示:“在排练《闪耀》时,我们加入了欢快的动作,希望用音乐传递正能量。看到乡亲们跟着节奏拍手,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让大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意义。带队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让青春在服务乡村中绽放光彩。 图文|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 一审|钟智雯 二审|肖红梅 三审|程欣蕾
短图文
2025-07-18
童声唱响勇气歌 清音涤荡乡土情 7月7日,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在和平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课堂。志愿者们精心选取《勇气大爆发》《宠爱》等充满正能量的流行歌曲,用音乐为乡村儿童带来欢乐与力量。 课堂上,志愿者们首先带领孩子们进行趣味发声练习,通过"吹纸片""模仿动物叫声"等游戏,让孩子们放松身心。随后,志愿者们逐句教唱,耐心纠正发音和节奏。为增加趣味性,还设计了分组对唱、动作创编等互动环节。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到后来的放声歌唱,教室里洋溢着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这次音乐课堂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唱歌,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传递了勇气和自信。"音乐课负责人李婷总结道,"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从不敢开口到主动表演的转变,这正是音乐教育的魅力所在。"活动最后,全体师生合唱《把未来点亮》,歌声中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志愿者们表示,将继续探索更多寓教于乐的音乐教育形式,让艺术的种子在乡村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图文|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 一审|钟智雯 二审|肖红梅 三审|程欣蕾
短图文
2025-07-18
彩纸翻飞承古艺 巧手折叠寄童心 7月7日,和平村文化图书室变身"纸上魔法工坊"。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精心策划非遗折纸课堂,带领孩子们用彩纸折出青蛙、千纸鹤、纸飞机等作品,在指尖流转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堂上,志愿者们从基础折法入手,耐心指导每个步骤。"先对折,再翻角,轻轻压平......"在反复示范中,一张张彩纸渐渐变成活灵活现的小青蛙、展翅欲飞的千纸鹤。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跟随教学,当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功"诞生"时,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看!我的青蛙会跳!""我的纸鹤能立在手指上!"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充满了整个教室。 活动最后,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将折纸作品与梦想相连。孩子们在纸飞机上写下心愿,一起放飞梦想;把千纸鹤串成心愿链,悬挂在教室的窗边。简单的折纸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折纸不仅是手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这次折纸课程不仅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也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文|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 一审|钟智雯 二审|肖红梅 三审|程欣蕾
短图文
2025-07-14
唱响垦荒旋律 砥砺奋进力量 "我们是光荣的垦荒队员,战天斗地意志坚..."7月4日,嘹亮的《垦荒队员之歌》在垦荒文化体验园上空回荡。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正在这里开展"唱响垦荒旋律,砥砺奋进力量"主题活动。 活动以"三个一"为主线:学唱一首垦荒歌曲、聆听一个垦荒故事、体验一次垦荒劳作。在"故事分享会"环节,特邀老垦荒队员后代张大爷讲述了父辈们"人拉犁"开荒的感人往事。"那时候没有耕牛,十几个小伙子用绳子拉着犁耕地,肩膀都磨出了血。"张大爷的话让在场人员肃然起敬。 体验环节中,成员们尝试使用传统农具进行耕作,虽然动作生疏,但个个干劲十足。这种沉浸式学习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感染力。 活动尾声,践行团成员围坐畅谈感悟。"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垦荒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队长宣布了"三个一"践行计划:每周走访一户老垦荒队员家庭,每月开展一次助农劳动,每季度为村里办一件实事。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垦荒精神融入日常工作。 图文|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 一审|钟智雯 二审|肖红梅 三审|程欣蕾
短图文
2025-07-14
聆听垦荒之歌,传承奋斗精神 7月4日,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走进垦荒文化体验园,开展"聆听垦荒之歌,传承奋斗精神"主题活动。清晨的阳光洒在体验园的石板路上,10余名青年干部整齐列队,在专业音乐老师的指导下,学唱激昂的《垦荒队员之歌》。"我们是荒原的开拓者,用双手创造新家园..."嘹亮的歌声在园区回荡,不少路过的游客驻足聆听,有的甚至跟着轻声哼唱起来。 在历史展陈馆,讲解员指着墙上的老照片深情讲述:"这张拍摄于1955年,照片里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18岁,却用最简陋的工具开垦出了万亩良田。"展柜中陈列的蓑衣、草鞋、煤油灯等物品,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岁月。 活动特别设置了"我与前辈对话"环节,通过VR技术还原垦荒场景,让年轻干部"穿越"到当年,与虚拟垦荒队员进行互动交流。"现在的条件比我们那时好多了,但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虚拟老垦荒队员的话语让在场人员深受触动。 活动结束后,践行团成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践行团成员说:"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垦荒'就是要攻克乡村振兴中的各种难题。"临别时,全体成员在体验园门口合影留念,大家约定要把今天的感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让垦荒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文|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 一审|钟智雯 二审|肖红梅 三审|程欣蕾
短图文
2025-07-14
土灶台前炊烟起 垦荒味里话传承 7月5日,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的成员们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厨艺比拼"。在垦荒文化体验园的土灶区,同学们分组合作,拾柴生火、洗菜切肉、掌勺烹饪,亲身体验老一辈垦荒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智慧。 活动现场,三组队员各显身手。有的负责用传统方法生火,浓烟熏得直咳嗽也不放弃;有的展示刀工,将地里刚采摘的蔬菜切成均匀的条块;更有"大厨"挥动铁铲,在柴火灶上炒出喷香的农家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红烧土豆、清炒时蔬、土灶焖饭等菜肴陆续出锅,虽然卖相朴素,却散发着最本真的食物香气。 "第一次用土灶做饭,火候特别难掌握,但大家一起协作的感觉真好。"队员边擦汗边说道。村里的李奶奶现场指导时感慨:"当年我们垦荒时,连这样的土灶都没有,都是挖个地坑就做饭。现在的年轻人能来体验这个,很有意义。" 带队教师表示,土灶做饭不仅是劳动技能的锻炼,更是对勤俭节约传统的传承。当同学们围坐在露天餐桌前,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饭菜时,碗里的每一粒米饭似乎都变得更加香甜。这场充满烟火气的实践课,让年轻学子们真正读懂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含义。 图文|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 一审|钟智雯 二审|肖红梅 三审|程欣蕾
短图文
2025-07-14
汗淬锹锋凿岁月 骨铮壤浪续春秋 7月5日,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垦荒文化体验园,最古老的耕作方式与大地角力。 铁锹啃噬土地的声响在旷野回荡。起初,锄刃只在灰白的土层留下浅痕,学生们弓着腰,脚掌狠踏锹背,虎口被反震得发麻。队员李同学的锹柄沾了血迹——磨破的水泡在汗盐中灼痛,她撕下衣角缠手再战。“别使蛮劲!”老垦荒人赵爷爷喝住动作变形的学生,枯瘦的手覆上青年手背:“锹要斜插,借全身重量往下压。”老人腰身一沉,锹刃如破甲般没入土层,褐色的新泥翻涌而出。这招“四两拨千斤”让学生们醍醐灌顶,铁锹终于驯服地切开大地脉络。 离场前,学生们将铁锹插在新垦的土地上。锹柄如碑,倒影浸在月光里。“这些坑洼不平的锹痕,会替你们记住今天的战栗与生长。”带队老师抓起一把土,任沙粒从指缝流泻,“当你们未来在水泥森林中行走,要记得自己曾用血肉之躯唤醒过沉睡的土壤——这才是真正的破土之力。” 图文|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共青城市金湖乡和平村基层服务践行团 一审|钟智雯 二审|肖红梅 三审|程欣蕾
短图文
2025-07-12
教育扶持结硕果 产业振兴惠民生 7月3日,为深入了解基层群众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宜丰县新昌镇窑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队深入窑前村社区,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倾听民意,共话发展。 窑前村虽规模不大,但重视教育,近年来培养出多名优秀学子。目前村内有3名初中生和3名高中生,其中3人成绩优异,分数均超570分。为鼓励学子奋发向上,村集体设立专项奖励政策,高考考上二本奖励1000元,一本奖励2000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村民的医保费用由村集体统一承担,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 在产业发展方面,窑前村形成了“光伏+电商+夜经济”的多元化模式。光伏产业为村集体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电商产业以花卉销售为主,经过三四年的发展,已成为村民增收的新途径;夜间经济活跃,带动了本地消费。土地征收后,政府妥善解决了村民的社保问题,村民通过房屋出租、商铺经营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收入水平。 面对村内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外流的情况,21名党员带头组建志愿服务队,与村民组长共同维护村内秩序。针对6户贫困户和1户留守儿童家庭,实践队详细记录其需求,后续将协调资源进行精准帮扶。重阳节期间,村里组织老人聚餐,平日里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让留守老人感受到温暖。 窑前村曾遭受洪涝灾害,村民团结一心,积极开展自救,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实践队建议加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村干部表示将积极落实。据了解,村干部每月按时参加镇里会议,确保政策及时传达。尽管交通不便,但干群同心,正努力推进异地安置、产业升级等计划,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次走访中,实践队还发现,村民之间的晒衣纠纷、养犬矛盾等小问题,都能通过线上群聊快速解决,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成效。队员们表示,将认真总结调研成果,为窑前村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图文|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宜丰县新昌镇窑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队 一审|钟智雯 二审|肖红梅 三审|程欣蕾
短图文
2025-07-12
走村入户听民声 排忧解难暖民心 7月3日,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宜丰县新昌镇窑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队深入村组开展走访活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倾听民情民意,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 实践队队员分成多个小组,走进村民家中、田间地头,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在脱贫户张大爷家中,队员们仔细询问其家庭收入、医疗保障等情况。张大爷说:“现在政策好,村里经常有人来关心我们,生活比以前更有保障了。”走访过程中,队员们认真记录村民反映的农田水利、道路修缮、就业帮扶等问题,并现场协调解决部分诉求。 “走访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真正解决问题。”实践队队长表示,后续将建立“问题清单+回访”机制,确保村民诉求件件有落实。同时,每月定期开展“民情恳谈会”,邀请村民代表参与议事,共同推动乡村治理和文明乡风建设。 此次走访活动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更让实践队深入了解了村民的真实需求,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面对面交流,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反馈,部分民生难题已列入整改计划,真正体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实践队队员感慨道,“只有走进群众家里,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村民的信任和期盼,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队长表示,今后将继续以“办实事、解民忧”为目标,推动文明实践常态化,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图文|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赴宜丰县新昌镇窑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队 一审|钟智雯 二审|肖红梅 三审|程欣蕾
短图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