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可以刷新
tmnews
LV.6
+关注
18 作品
报料
62 动态
14小时前
打 算 盘                          曹玉想         在我家书柜里珍藏着一把我曾经使用过多年的老算盘,通体包浆包裹自然光亮。经常取出来擦拭后拨打一番,似乎与老朋友促膝长谈,共同追忆那段朝夕共处的美好时光。抚今追昔,我便捡回了遗落在大脑沟回里难以忘怀的往事,仍历历在目。         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第五大发明”。2013年12月4日,珠算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算盘曾经是人们计算须臾离不开的计算工具,现在成了年轻人眼中的老“古董”。         我与算盘有着不解之缘。父亲曾经是打算盘的高手,在上个世纪60年代担任生产队会计时是公认的“铁算盘”。看到父亲打算盘时“随手拨珠,便成答数。”“珠动则数出。”好似做游戏很有乐趣和吸引力。我小时候受父亲打算盘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喜爱上了算盘。父亲经常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手把手教我打算盘。首先教我背诵加减乘除法口诀:“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四去六进一……”。其次是练习指法。每次打算盘前,我手提算盘用力一甩,杂乱无章的算珠顿时各就各位,像士兵听到集合号令瞬间排列整齐做好了战斗准备。在父亲耐心辅导下,我逐渐有了一定的珠算基础。         我1985年在河北财经学校学习时,珠算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必须会打算盘,而且要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同学们充分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加紧练习。教室里50人同时打算盘发出的噼里啪啦声,在别人耳朵里是震耳欲聋令人生厌的噪音。而对专心志打算盘的我来说,就好像沉浸在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演奏中。我凭借小时候奠定的打算盘基础,再加上在学校刻苦学习,很快在班级和学校珠算比赛中崭露头角,每次珠算考试都名列前茅。我视算盘为战士的刀枪,经常擦拭保持整洁光亮,珍爱有加。         我于1987年7月从河北财经学校毕业后到某银行工作,算盘就成了日常工作用于计算的必备工具。有时计算完得数还要再进行验算,确保准确无误。一年一度的财务决算,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几十家河北省基本建设单位财务决算进行审核,是最紧张最辛苦的一项工作。利用算盘计算是唯一的手段,我不仅要靠打算盘计算每张报表的平衡关系,还要验证相关报表之间的平衡关系,差一分钱也不能平账。如果出现任何差错,就必须重新核对相关数据之间的平衡关系。经过反复查找,大量计算才能找到原因,达到平衡。这项工作最能考验每个人的珠算运算速度和精准水平。         打算盘时需要手、眼、脑之间密切配合。为了达到指法灵活,娴熟,既准又快,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训练,手指上下飞舞,快速拨动算珠,直至手指酸软。有时在没有算盘的情况下,手指也模拟打算盘的动作进行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和准确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和手机的广泛普及成了大众计算的主要工具。现在算盘基本上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进入了收藏领域。我对陪伴多年立下汗马功劳的算盘情有独钟,难以忘怀。
晚潮
短图文
2
2025-05-07
#妈妈最爱唠叨的那句话#。 我经常听母亲说的最多的话是:不要偷别人的东西,不要欺负别人。做个诚实的好孩子。只有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有出息。
钱报朋友圈
短图文
26
2025-05-07
牡丹落尽正凄凉,红药开时醉一场。
+3
钱报朋友圈
短图文
26
2025-05-07
母亲,爱的源泉
钱报朋友圈
长文章
22
2025-05-06
感受春天蓬勃的生机活力
晚潮
长文章
2
2025-04-28
已刊发
崇尚“劳动最光荣” 我珍藏着一只铜墨盒,上面精刻“劳动光荣”四个行书双钩空心字,铁画银钩,遒劲有力。此墨盒见证了我们国家历来崇尚“劳动最光荣”。 墨盒是盛墨汁之器,铜墨盒创始于道光年间,盛行于同治、光绪及民国时期。相传是一名贤惠的秀才妻子发明,她将丝棉装入自己梳妆用的空粉盒内,并浇上研好的墨汁,让丈夫带进了考场,这不仅取代了笨重的砚台,还节省了研墨的时间。用墨盒来储存墨汁既能保湿不易挥发,又方便携带,故在文人雅士间迅速流传开来。 墨盒材质各异,以铜墨盒居多。铜墨盒除了极强的实用功能外,刻铜名家以刀为笔,以铜为纸,在铜墨盒上雕刻出山水、花鸟、人物等精美图案而成为精美的艺术品,令人爱不释手。还有人把名言警句等刻在铜墨盒上寄托文人情怀,作为馈赠礼物。在《北京繁昌记》中记载:“北京之墨盒儿与江西南昌之象眼竹细工及湖南之刺绣,为中国之三大名物。” “劳动最光荣”是革命导师马克思1848年6月提出的,是燕妮问他世界上什么最光荣时的坚定回答。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创造了人类最美好的未来。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劳动是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源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最光荣,也最圣洁。马克思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从古到今,我国劳动人民从小就提倡劳动,“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人们从劳动中不仅收获了物质财富,还收获了精神财富和快乐。 上九天揽月的宇航员、奥运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复杂劳动也好,简单操作也罢,岗位不同,职业有别,劳动无贵贱,只要劳动者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样伟大而光荣,就应该受到尊敬。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民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那些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妄想一夜暴富者为人所不齿。更有甚者,凭借手中的权利,贪赃枉法,腐化堕落,最终沦为阶下囚。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将把此墨盒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告诫后人只有靠诚实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之际,向每一位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劳动者致敬。 (曹玉想 )
晚潮
短图文
23
2025-04-26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好摄之友
短图文
39
2025-04-14
牡丹一朵值千金, 将谓从来色最深。
00:36
好摄之友
小视频
627
2025-04-14
赏 牡 丹 曹玉想 “一朝春雨过,万物皆清明。”最近,看到很多亲朋好友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公园里盛开的牡丹花。我敏感地捕捉到“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的讯息,便利用休息时间迫不及待地欣然前往,如饥似渴地观赏牡丹的国色天香,以满足自己视觉的渴望,嗅觉的追求。 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和煦的春风悄悄地把娇羞的牡丹花苞小心翼翼地层层吹开,香气氤氲。满园的牡丹花次第开放,如马拉松比赛一般,拉的战线很长。性情懒惰的依然睡眼惺忪,动作迟缓的尚在伸展懒腰,跃跃欲试的正在做热身运动,勤奋早起的已经舒展身姿,身手矫健的欲展“白鹤亮翅”,遥遥领先的早已心花怒放。“欲教游客流连醉,须放名花次第开。”自信的牡丹似乎通晓人性,把短暂的花期在不同枝叶间自然延展,如磁石一般想方设法吸引游人,源源不断地绕“花”转。民间有“谷雨看牡丹,立夏看芍药。”之说,独具匠心的园林设计师也经常巧妙地将外表酷似“花王”牡丹的“花相”芍药混种在一起,旨在以假乱真,延续美感。以期达到“满园春色关不住”的盛景。 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光里,难怪牡丹园里游人如织,人头攒动,毫不夸张地说摩肩接踵。古人早已总结了牡丹花的独特魅力,人们如痴如醉赏花的盛况。“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现代人也无法抵挡住“唯有牡丹真国色”,“入门唯觉一庭香”,牡丹这色、香俱佳的诱惑。游人唯恐错过这赏心悦目的大好时机,蜂拥而至、万人空巷,如痴如醉。 牡丹园里,万紫千红叫人目不暇接,芬芳扑鼻令人心旷神怡。国色天香,名副其实。在“花无百日红”如此短暂的生命中,“只恐夜深花睡去”,更怕“无可奈何花落去”,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长枪短炮,使尽回身解数竞相拍照留念。还有些人不仅仅满足于此,极力睁大眼睛,快速按动明眸的快门,贪婪地将它摄入心灵的底片,努力将她移植、融合到生命里。 众人啧啧称赞牡丹花雍容华贵无愧于“国花”的同时,也有人对此颇有微词,提出“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正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道理,不能求全责备。人有千面,物有万象,才构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 曹玉想 电话:13933120883 邮箱:13933120883@139.com
晚潮
短图文
15
2025-04-07
非常少见的绿色的樱花,紫荆花。
好摄之友
短图文
1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