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可以刷新
tmnews
+关注
29 作品
报料
31 动态
2024-12-09
新编昆剧《壮哉少年》入选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精品大戏展” 新编昆剧《壮哉少年》再获殊荣,入选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精品大戏展”。该剧目曾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新创剧目,2023年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并于2024年4月亮相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打造戏曲艺术精品展示推广平台,推动全国戏曲院团的建设发展,第八届戏曲文化周特别新设了“精品大戏展”,邀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种、稀有剧种进京会演。 自主办方发布申报通知以来,各级各类戏曲院团积极参与,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申报45部剧目。经组织专家遴选,共有10部剧目入选参演。《壮哉少年》与其他革命题材、新编历史题材、整理改编传统戏的入选剧目,共同展示了新时代戏曲创作的最新成果,弘扬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万”“代”携手主演 新编昆剧《壮哉少年》从原传奇故事中另辟蹊径,以裴舜卿为主角,通过外在形象的刻画与内在精神的剖析,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侠义之气、英姿勃发的少年形象。在剧中,“代”字辈优秀青年演员王恒涛饰演侠肝义胆、英姿勃发的裴舜卿,“代”字辈优秀青年演员吴心怡饰演玲珑剔透、真情果断的李慧娘,“万”字辈国家二级演员胡立楠饰演腐朽荒淫、贪污枉法的贾似道。 极致舞台美学 《壮哉少年》在内容和表演形式上大胆创新,不仅故事节奏更加紧凑,人物情感更加浓烈,思想内涵的挖掘更是深入人心。在强化戏曲本体的基础上,该剧突出表现昆剧重唱功、重表演的艺术特色,既继承传统又勇于突破,赋予了该剧崭新的时代之美。 该剧充分展现出了昆曲舞台表演的规律,文辞音乐的魅力和叙事意境的表达方式。通过不同形式和手段的处理,该剧成功地将舞台空间的物理距离转化为人物之间微妙复杂的心理距离,极大地丰富了剧目的情感叙事层次和人物性格的立体性,提升了舞台形象的美学价值。 演绎西湖传奇 新编昆剧《壮哉少年》不仅是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剧目建设的新举措,更是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演绎西湖传奇的一次卓越舞台实践。 该剧用创作实践新时代文化思想,致力于推动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宋韵西湖文化精髓巧妙融入当代语境,充分实现了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转化与升华。 翩翩少年,英勇无畏壮志凌云,热血沸腾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是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所属专业文艺表演团体,由原浙江昆剧团和浙江京剧团合并成立。致力于京昆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京剧”的传承、展示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殊荣入选单位。目前中心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法人负责制管理运行模式,现任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法人)——顾炯。中心下属京昆两团守正创新稳步前行,培养了大批优秀京昆艺术人才,先后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大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表演奖”、上海“白玉兰奖主角奖”、首届全国昆曲汇演“兰花最佳表演奖”、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央视“青京赛”“表演金奖”、国家文化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促进昆曲艺术奖”、浙江省戏剧“金桂奖” 等多种艺术奖项。中心不仅传承了大量传统京昆经典剧目,同时不忘创新,精心创演了一部部紧跟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新编京昆剧目,其诸多的优秀剧目相继远赴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出访演出,受到了海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法国巴黎中国戏曲节汇演、中日韩国际戏剧节、印度首届亚洲国际戏剧节、土库曼斯坦国际戏剧节等各大国内外戏剧比赛和艺术评选中,荣获各类艺术大奖和综合类剧目金奖,社会反响强烈。新世纪的浙江京昆人,正以全新的姿态和发展理念,为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为浙江建设文化强省和全国共同富裕先行区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短图文
11
2024-12-09
风华赓续,薪火相传 | 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王奉梅收徒暨方莛玉拜师仪式 戏曲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离不开戏曲人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10月11日晚,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世”“盛”“秀”“万”“代”字辈齐聚一堂,在众多嘉宾和观众的见证下,王奉梅先生收徒暨方莛玉拜师仪式圆满举行。 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王奉梅老师,是当代昆曲界的杰出代表。她以精湛的演技、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卓越的舞台表现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她不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角色,更为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方莛玉是浙昆第六代传承人“代”字辈优秀青年演员。她勤奋好学、才华横溢,是一位对昆曲充满热爱与执着追求的年轻人。 19:30,拜师仪式准时开始,方莛玉依次完成了敬茶献花、宣读拜师帖、行礼等仪式环节,表达了对王奉梅老师的敬意和承诺。 王奉梅老师寄语方莛玉:“方莛玉,希望你能够在昆曲表演艺术的道路上,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努力进取,不断地深入钻研和锤炼昆曲表演的技能,戒骄戒躁。在平台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更上层楼,成为一名真正的‘德艺双馨’的好演员。” 王奉梅老师的爱徒,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杨崑和国家一级演员、浙昆“万”字辈胡娉,也为同门小师妹送上了温馨的祝福:“希望你在昆曲艺术道路上虚心学习、不断努力、不断前行。愿你的艺术之路,步步生花,未来可期!同时也祝明天的《牡丹亭》演出圆满成功!加油!” 王奉梅老师与方莛玉之间师徒情谊的缔结,是昆曲艺术传承的又一重要时刻。让我们共同期待方莛玉在王奉梅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在昆曲艺术的道路上茁壮成长,为昆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是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所属专业文艺表演团体,由原浙江昆剧团和浙江京剧团合并成立。致力于京昆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京剧”的传承、展示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殊荣入选单位。目前中心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法人负责制管理运行模式,现任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法人)——顾炯。中心下属京昆两团守正创新稳步前行,培养了大批优秀京昆艺术人才,先后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大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表演奖”、上海“白玉兰奖主角奖”、首届全国昆曲汇演“兰花最佳表演奖”、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央视“青京赛”“表演金奖”、国家文化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促进昆曲艺术奖”、浙江省戏剧“金桂奖” 等多种艺术奖项。中心不仅传承了大量传统京昆经典剧目,同时不忘创新,精心创演了一部部紧跟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新编京昆剧目,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诸多的优秀剧目相继远赴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出访演出,受到了海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法国巴黎中国戏曲节汇演、中日韩国际戏剧节、印度首届亚洲国际戏剧节、土库曼斯坦国际戏剧节等各大国内外戏剧比赛和艺术评选中,荣获各类艺术大奖和综合类剧目金奖,社会反响强烈。新世纪的浙江京昆人,正以全新的姿态和发展理念,为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为浙江建设文化强省和全国共同富裕先行区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短图文
11
2024-12-09
幸会金陵!新编昆剧《壮哉少年》精彩亮相第五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 10月30日晚,玄武湖畔行人如织,秋夜晚风中不时有歌声入耳。与之遥相和鸣的,是附近荔枝大剧院流淌出的昆曲雅音,舞台上正生动演绎着一出来自西湖的传奇故事。随着一袭白衣的少年缓缓登场,由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精心打造,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演出的新编昆剧《壮哉少年》,正式在第五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上拉开帷幕。 戏聚金陵·群英荟萃 第五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演艺集团承办,于2024年10月至12月在古都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大京昆院团的名剧名家将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齐聚金陵,通过经典剧目、折子戏、新创新编剧目等系列剧目展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戏曲艺术魅力,让广大观众一睹京昆风采,过足戏瘾。 本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紧扣“会古今风华,展京昆大美”主题,分为“群英荟萃、致敬经典、紫金论剑、乐享京昆”四大版块。在“群英荟萃”版块中,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携《壮哉少年》首演金陵,为南京的戏迷观众带来了一出展现京昆艺术时代风华的新编大戏。 热血少年·英勇无畏 《壮哉少年》脱胎于明代传奇《红梅记》,在保留了“正义与邪恶较量”这一永恒主题的基础上,主创团队以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演绎,成全了新时代的裴舜卿与李慧娘。 南宋时,太学生裴舜卿游玩西湖,权相贾似道之侍妾李慧娘顾盼裴生,不由赞其“美哉少年”,遭致贾似道妒恨,引发了裴、李二人的悲壮故事,此为《红梅记》开篇。而在改编的新戏中,裴生心念家国,湖上遇见贾似道之时,毫无畏惧,拦船痛斥,方引得李慧娘从画舫中走出,并为其才情与勇敢发出“壮哉少年”的惊叹,此为《壮哉少年》开篇。 从“美哉少年”到“壮哉少年”,颂扬的是外在风华与内在风骨并臻卓越的裴舜卿,更是实实在在扛起人间道义,荡涤世间不公,铲除人间奸贼,为理想逆天改命的英勇少年。 “代”字辈优秀青年演员王恒涛饰演的裴舜卿,不仅文戏武戏兼备,更在唱腔上展现出了极具穿透力的音质,将一位爱国少年的意气风发刻画得栩栩如生。舞台上,他巧妙地将甩发与水袖融为一体,旋转、翻飞、腾挪、抛接......裴舜卿的悲痛与激愤在一系列高难度的表演技巧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赢得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作为地地道道的南京人,王恒涛此次是首携主演大戏回归故里。于他而言,这不仅是交出自己学艺答卷的重要时刻,更是为家乡观众汇报演出的珍贵契机。本次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的举办,让他深切体会到家乡对传统文化的支持,正是在这份坚实力量的支撑下,他成功地为此次演出画上了精彩的句号。 “代”字辈优秀青年演员吴心怡饰演的李慧娘,始终与裴舜卿惺惺相惜。这样的爱意发乎情止乎礼,更源于他们是对正义有着坚定信念的同盟。舞台上,吴心怡的表演恰到好处 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坚韧不拔、智勇双全的侠义女性形象。即将落幕之时,吴心怡以李慧娘鬼魂之身再度出场,与乔装女扮的裴舜卿共同完成复仇大业,也将全剧推向了悲剧性的巅峰。 剧中的最大反派贾似道,由“万”字辈国家二级演员胡立楠饰演。奸臣当道,自古便是官场黑暗腐败,个人在其中扭曲堕落的缩影。此番演绎,胡立楠多以架子花脸的技巧表现角色,即在动作上更添妩媚,体现人物整体的反差感。而在妆容、语调等方面,他同样以精心设计的细节,巧妙呈现了贾似道与诸多官员在权力斗争中纠结复杂的心理状态。 演出结束后,三位主演未及卸妆,便迅速来到前厅与现场观众签名合影,互动氛围热烈。一位专程陪伴友人自长沙远道而来的戏迷朋友,对此次演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谈及对昆曲的热爱,她感慨道:“朋友的父亲一直很喜欢昆曲,只可惜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法亲临现场,这份对昆曲艺术的热爱,就由我们来传承啦!”
短图文
1
2024-12-09
京剧《风雪山神庙》首演圆满成功,英雄史诗震撼人心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彤云低锁山河暗,疏林冷落尽凋残......"苍凉悲壮的吟唱幽然响起,舞台上已是飞雪漫天,饱受奸贼迫害的林冲走进风雪之中。舞台之下,席间观众屏息凝视,正等待这位末路英雄幡然醒悟,手刃贼吏的决绝时刻。 11月19日晚,由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京剧团)精心创排的京剧《风雪山神庙》在蝴蝶剧场隆重首演,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诗。 该剧由何磊(安声)任剧本改编,王树林任导演,王小军任艺术指导,边文彤任舞美设计,邱小波任唱腔设计,董东任音乐设计,杨庆锦任灯光设计,蓝玲、张颖任服装、造型设计,孙延泽任编舞,练成任道具设计,黄嵩任技术指导,充分体现了中心(京剧团)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的有效成果。 京剧《风雪山神庙》取材于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六至第十回,改编自传统京剧《野猪林》。主人公林冲原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其妻林娘子某日正往东岳庙为夫烧香祈福,途中遭遇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调戏,林冲与义兄鲁智深赶至,将高衙内打伤。高俅怀怒,遣陆谦以误引林冲入白虎堂为计,致其含冤发配沧州。陆谦谄媚高俅,令解差在野猪林暗害林冲,进而着林冲死讯诱逼林娘子改嫁高衙内。林娘子忠贞不屈,临危自刎。暗路护送的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林冲,劝其就此挣脱官司,仗剑江湖。林冲以忠效之志婉拒,谨守公案,前往沧州看守大军草料。高俅非置林冲于死地而不休,再派陆谦火烧草料场。林冲在山神庙识破奸佞阴谋,最终忍无可忍,愤杀贼吏,为妻洗恨。 本次改编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先生整理改编的经典版本为故事基底,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时,强化了戏剧冲突的张力,调整了戏剧节奏的紧凑性,并进一步创作发挥,重点围绕“林冲”和“林娘子”两大人物主线视角,展开立体多元的故事叙述。全剧以“情”动人,细腻呈现了各人物角色复杂幽微的心理状态,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加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视角和情感价值观念。 戏绘百态 演绎千秋 国家二级演员金敏和优秀青年演员庄化宇共同饰演的林冲是全剧的核心人物,这一角色文武兼备,唱念做打繁重,充分展现了演员们扎实的四功五法和精湛的表演技巧。 上半场中,庄化宇饰演的林冲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在与林娘子佩戴金簪之时,他温柔似水,两人眼波流转中可见情深意切;而在与高俅、陆谦等人对抗之时,他愤怒无奈,连用翻滚、甩发、大段贯口等表演将林冲遭受冤屈的愤恨与痛苦刻画得入木三分。 下半场中,随着剧情的深入,金敏饰演的林冲登场亮相。在野猪林的经典场景里,他时而步履艰难,时而快步如飞;时而唱腔高亢嘹亮,时而武艺矫健灵活,完美诠释了林冲在重重迫害下的隐忍不屈。待到风雪山神庙前,压抑至极的林冲终于被彻底点燃,此时的金敏更是献上了全剧最为精彩的武戏片段,台上动作行云流水,引得台下观众掌声雷动,叫好声接连不断。 优秀青年演员巩雪饰演的林娘子,在温婉贤淑、忠贞刚烈之外,更添聪慧勇敢。当林冲欲往太尉府一试宝刀之际,是林娘子敏锐道破了其中蹊跷;当高衙内入户抢人,残忍杀害父亲张勇与丫鬟锦儿之时,林娘子更是毅然决然自刎而亡。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中,巩雪以高劲圆亮、酣畅淋漓的唱腔,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国家一级演员毛毅饰演的鲁智深,性格层次丰富,粗犷中不失细腻。在对待奸佞小人时,他嫉恶如仇,挺身而出;而面对挚友遇险时,他情深义重,两肋插刀。毛毅塑造的鲁智深形象鲜明生动,每次登台亮相都能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 与此同时,中心(京剧团)其他演员饰演的角色也各具特色,为全剧增添了诸多亮点。国家一级演员陈瑞云以其精湛的演技,将陆谦的阴险狡诈刻画得入木三分;国家二级演员钱少波则生动展现了高衙内的纨绔无理与作恶多端;优秀青年演员孔令乾饰演的高俅位高权重而心狠手辣;优秀青年演员刘美晴饰演的锦儿忠心耿耿;国家二级演员王峰饰演的张勇不惧权贵;优秀青年演员董世超、尤志磊分别饰演的董超、薛霸则在押解林冲的途中丑态毕现。演员们的精彩演绎,生动勾勒出北宋末年的众生百态,更深刻揭示了“钱”与“权”如何诱人堕入深渊,而“忠”与“节”又是如何让人坚守自我,超越死生。 诗化舞台 东方美学 “舞台方丈地,一转万重山。”在保持传统京剧舞台“写意性”的基础上,《风雪山神庙》融入了现代美学追求和多元化创造,为观众呈现出充满东方气韵的戏曲舞台,充分彰显浙江京剧的特色。 序曲之中,舞台前端的第一层朦胧幕布尚未升起,影影绰绰间,可见林冲与鲁智深在高岭上切磋武艺,而他们的身后,则是仿佛绵延至天际的似雪梨花,映照出一片清澈无暇的世界。作为首尾呼应的重要意象,梨花布景于尾声之中再次出现。它联结着林冲在山神庙前遭遇的那场漫天大雪,联结着与林娘子再度相会的那个浩渺梦境,联结着北宋百姓期盼的那个清明世界。 布景的切换,景片的升降,砌末的更替......在写实与写意之间进行场景表达,形成一种流动的平衡。在这过程中,梨花岭、白虎堂、野猪林、山神庙等经典场景悉数被再现于舞台。当林冲踏进漫天飞雪,满怀激愤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返”之时,舞台上的光影效果和风雪交加的音效完美结合,共同勾勒出一幅昔日英雄荒村沽酒慰愁烦的悲凉图景。 京剧《风雪山神庙》的创排是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对传承艺脉精髓、激励青年人才成长等目标任务的积极践行,更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深度探索。未来,中心也将坚持“以功保戏,以戏带功”,坚定不移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致力于为戏迷观众带来更多立足时代、传承经典、可堪考验的艺术佳作。
短图文
1
2024-12-09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2024年“浙江省传统戏曲演出季”——青年英才戏曲演员专场 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年戏曲人才的活力与创造力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承办的2024年“浙江省传统戏曲演出季”青年英才戏曲演员专场 在杭州剧院精彩上演 自今年9月20日鸣锣开幕以来,历时2个月的传统戏曲演出季,汇聚了省内主流戏曲文艺院团和一大批优秀演员,上演了如越剧《情探》、京剧《春闺梦》、越剧《红楼梦》、昆剧《玉簪记》、绍剧《火焰山》、甬剧《雷雨》、越剧《新盘妻索妻》、姚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婺剧《乌江渡》等在内的十余部精品剧目。这些剧目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巧妙结合现代审美,注入当代思想价值观念,集中展现了新时代戏曲人“守正创新”的精神风貌。即将上演的专场演出,汇聚了来自省内各大戏曲文艺院团的数十名青年英才。他们之中,既有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殊荣的佼佼者,也有入选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的杰出演员,还有在“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崭露头角的戏曲新星。此番同台献演,旨在为戏迷观众精心呈现一场流派纷呈、文武兼备的视听盛宴。 在这场演职人员总数超300人的演出中,京剧《锁五龙》《四郎探母·坐宫》,昆剧《玉簪记·秋江》《紫钗记·折柳阳关》,越剧《藏书之家·三跪求书》《情探·阳告》《梁祝·十八相送》,婺剧《钟馗·行路》《大破天门阵》,绍剧《背妻观灯》,甬剧《拔兰花》,台州乱弹《小宴》等经典折子戏,将集中展现戏曲文化的丰富多元,彰显青年一代戏曲英才的卓越风采。值得一提的是,在晚会序章表演中,著名京剧名家张峰将带领浙江艺术职业学院23浙京班、20永昆班的孩子们,与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代”字辈优秀青年演员共同再现传统戏曲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的授业场景,生动展现戏曲艺术薪火相传的生命力。 * 本场演出将在人民日报视频号客户端、浙江文旅视频号微博抖音、浙里文化圈、游浙里、美丽浙江、z视介、新华社现场云、B站、百花大舞台、浙江同城直播等平台进行线上直播。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是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所属专业文艺表演团体,由原浙江昆剧团和浙江京剧团合并成立。致力于京昆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京剧”的传承、展示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殊荣入选单位。目前中心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法人负责制管理运行模式,现任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法人)——顾炯。中心下属京昆两团守正创新稳步前行,培养了大批优秀京昆艺术人才,先后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大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表演奖”、上海“白玉兰奖主角奖”、首届全国昆曲汇演“兰花最佳表演奖”、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央视“青京赛”“表演金奖”、国家文化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促进昆曲艺术奖”、浙江省戏剧“金桂奖” 等多种艺术奖项。中心不仅传承了大量传统京昆经典剧目,同时不忘创新,精心创演了一部部紧跟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新编京昆剧目,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诸多的优秀剧目相继远赴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出访演出,受到了海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法国巴黎中国戏曲节汇演、中日韩国际戏剧节、印度首届亚洲国际戏剧节、土库曼斯坦国际戏剧节等各大国内外戏剧比赛和艺术评选中,荣获各类艺术大奖和综合类剧目金奖,社会反响强烈。新世纪的浙江京昆人,正以全新的姿态和发展理念,为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为浙江建设文化强省和全国共同富裕先行区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短图文
1
2024-12-09
三地名家联袂献演,程派艺术传承永续 《锁麟囊》在杭隆重上演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出品,京沪杭三地艺术家主演的程派名剧《锁麟囊》,作为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演出中的首场大戏,在杭州蝴蝶剧场隆重上演。 2024年,是京剧程派艺术创始人,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京剧团)以“致敬传统,传承经典”为使命,秉承对程砚秋大师的崇敬缅怀之情,精心策划了系列纪念演出赓续弘扬程派艺术。 京剧《锁麟囊》是程砚秋大师的代表作,自1940年首演以来便收获赞誉无数,历经几代名家传承,盛演不衰。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中心(京剧团)此次排演,更是特邀程派(程砚秋)艺术传人、国家一级演员李文敏担任主教导师,特邀北京京剧院程派青衣、一级演员鲁彤,上海京剧院程派青衣、二级演员赵欢,与中心(京剧团)程派青衣、二级演员毛泠璎共聚杭城,同台演绎“薛湘灵”这一富家奇女子的至真至纯至情至性。 演出还未开场,蝴蝶剧场已是人潮涌动,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怀揣着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早早集结于此,与剧中人物角色海报合影留念,记录下这场跨域时空的“邂逅”。人群中,不乏年轻观众携同伴好友,身着各式精美汉服而来。他们正以新时代年轻人的方式,通过“沉浸式”观演,致敬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幕徐徐拉开,一场女子出嫁前的热闹忙碌景象拉开了这一人间喜剧的序幕。上海京剧院赵欢首先登场亮相,她将富家小姐薛湘灵前期的娇嗔任性、精致挑剔塑造的鲜明生动,甫一开嗓便博得了观众的满堂彩。而后薛湘灵在躲雨途中偶遇身世凄苦的赵守贞,又毫不犹豫赠送陪嫁之物“锁麟囊”,为观众勾勒出她的良善底色。 世事无常,风云莫测。在一声悠长深沉的苦叹之中,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京剧团)毛泠璎轻拂水袖,缓缓登场。她以精湛演技,细腻地勾勒出因水灾而万贯家财付之汪洋的薛湘灵之哀婉形象,其声如泣、其情似诉,观众则屏神聆听,跌宕抑扬间爆发如潮掌声。 薛湘灵落难后,至当地富户家照顾员外儿子,误打误撞中发现了自己当年赠出的锁麟囊。剧情被一点点推向高潮,北京京剧院鲁彤也在此压轴登场。观众翘首以盼,掌声与喝彩声接连不断。随着赵守贞的一步步问询,二人终是发现了此前的因缘际会,并最终为大家上演了“种福得福得此报,亏我当初赠木桃”的大团圆结局。 三位演员以抑扬错落、疾徐有致、婉转动人的唱腔,搭配上行云流水、如诗如画的身段表演,将富家千金薛湘灵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性格棱镜与心路轨迹,演绎得入木三分,更将程派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完全沉浸于剧情之中,与角色同悲共喜。 谢幕之时,观众迫不及待地涌向台前,持续致以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并热情呼唤返场。在热烈的氛围中,三位演员再次登台,为观众献上脍炙人口的《春闺梦》《大登殿》《鸳鸯冢》《亡蜀鉴》等经典京剧选段,以答谢前来支持捧场的观众。 演出结束之后,夜色已深,而戏迷们的热情丝毫未减。他们手握场刊、戏票、折扇等有纪念意义的物件,井然有序地排起长龙,在剧场大厅内等待与心仪名家老师的近距离接触。 “老师,您好美啊!” “老师,这是我第一次来看现场,您的表演太棒了!” “老师,我是专程从外地赶来看您演出的,咱们下场再见!” ...... 戏迷们难掩激动,纷纷向演员表达支持和爱意。各位演员也以温柔的目光和真挚的笑容,亲切地报以回应,耐心地为戏迷们签名,与戏迷们合影。这场温馨而动人的互动,足足持续了四十多分钟,很多戏迷就静候在一旁,直至最后与演员告别,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背影中满是对这场《锁麟囊》的留恋和回味。 薪火相传,文脉永续。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专场演出《锁麟囊》获得圆满成功,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京剧团)展现了程派艺术的独特魅力,汇报了剧目传承与人才建设的最新成果,在文化传承与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还将在新时代戏曲百花园中绽放新的风采。
短图文
11
2024-12-09
戏说|昆曲等于听“歌曲串烧”?关于昆曲“曲牌”你了解吗
01:26
小视频
312
2024-12-09
“变装体验”跨界到戏曲圈?浙江老字号剧院首推沉浸式“戏服体验” 在专业剧院里,水袖起,舞蹁跹,梦回梨园……75岁的陆老师,终于扮了一回戏曲里的“女英雄”,圆了年轻时候的梦。“我从小就住在胜利剧院附近,对这里太熟悉了。”年轻时陆老师就曾幻想过自己站上舞台,如今终于圆梦了。这次她是和女儿、外孙一起来参加的。陆老师的女儿对戏曲文化颇有研究,说自己特别“识货”,看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祖孙三代的身影在舞台上显得格外温馨。 这是今年“90岁”的老字号剧院——浙江胜利剧院,最近做的一次“破圈”探索:剧场内专门空了三天,接待了近20位戏曲爱好者,从上妆、包头到穿衣、身段,专业人员操刀服务,让她们沉浸式融入,深度体验戏曲风华。据介绍,好几位体验者都有自己指定的造型。“贵妃醉酒”“百花公主”“穆桂英”“杜丽娘”都是比较受欢迎的造型。 尽管这次参加戏服体验的人中,约九成对戏曲有一定了解的,但来到剧院,大家对于整个流程都还是不清楚的。穿水衣、化脸妆、贴发盘头、穿戏服,整套流程下来,差不多需要两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也深入见识了专业戏曲人员的执着。 “‘戏服体验’不仅仅是得到几张照片,而是从头到尾沉浸式感受戏曲文化,这才是我们推这次活动的目的。”浙江胜利剧院副总经理陈慧娟强调,“我们不是写真馆,所有的流程都要根据专业要求一步步来,不仅拍摄中有动作指导,后期修片也有戏曲老师在边上看着,精准到眼神,都要还原曲目中角色的表演要求。”作为一所多功能剧院,胜利剧院平时都以演出为主,兼放电影。此次推出“戏服体验”,也是希望能把这么多年来的专业积累,用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提升古老戏曲的“能见度”,自然而然地推广戏曲文化。 成都可以体验戏服的地方相对较多,很多人会打卡一家民营剧院——“三花”川剧团。去年,“三花”因一条短视频走红网络,其开放的剧团化妆间里,开始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他们在剧场听戏、体验戏服、进入后台与演员互动出片,让这个老川剧团俨然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北京吉祥大戏院的工作人员说,现在针对30人以上的预约团队,会提供戏服妆造服务,“全套专业的流程下来,成本非常高。”  省级文化特派员、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国家二级演员陈丹丹因为从事戏曲工作,热衷传播戏曲文化,从2017年就开始从事京昆戏曲摄影方面的工作,“除了外景、棚拍,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还有什么破圈的方向。” 她认为,胜利剧院的这次创新玩法,通过妆造体验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了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辐射范围很广,不仅吸引戏曲圈外人,对于圈内人来说也有吸引力。 “我们之前一直在做的,比如戏曲进校园、戏曲讲座、课后社团等很多事情铺垫下来,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戏迷观众。胜利剧院这个舞台,给了戏曲爱好者一个圆梦的机会。”陈丹丹说,行业内很多艺术家都在胜利剧院登台演出,留下过璀璨瞬间。从这个角度来说,胜利剧院来做这个事情,是再合适不过了。据介绍,接下来,胜利剧院还计划联动一些场景公园,推出不同主题的戏服体验,用更多体验方式,尝试聚拢更多观众。
短图文
1
2024-12-09
大戏到杭州 10朵“梅花”6朵“白玉兰”齐聚 传统戏曲演出季 10朵“梅花”6朵“白玉兰”齐聚杭州,传统戏曲演出季开幕式演出汇聚了来自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上海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江苏省昆剧院、苏州昆剧院、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等六家省内外重点文艺院团的昆曲艺术名家们,是国内罕见的豪华阵容。 名家汇聚 群星璀璨 “开幕演出中,将有1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荣获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以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同台献艺。能一次性邀请这么多国内顶尖的昆曲名家演出,在全国非常少见,我们也深感荣幸。”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副主任、演出总监张灵自豪地说,“今年的开幕式精彩绝伦,绝对值得您踏入剧院”。  戏曲艺术强调的是演员的个人魅力,名家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在本次演出中同台献艺的昆曲名家,他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精湛的表演艺术,吸引了一批忠实戏迷,他们是: 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刘巍;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第十一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张军; 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李鸿良; 第二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演员奖”得主 沈昳丽;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奖得主 周雪峰; 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中宣部五个高层次“优秀人才奖”、中国戏曲“金梅花奖”得主 单雯; 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榜首 胡维露; 江苏省昆剧院院长, 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得主 施夏明; 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崑曲代表性传承人 胡锦芳; 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顾卫英;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国家一级导演、一级演员,第十四届中囯戏剧“梅花奖”、二度“文华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昆曲艺术大奖”得主 翁国生。 届时他们将在台上表演《牡丹亭》《水浒记》《长生殿》《宝剑记》《红梨记》《兰陵王》等昆曲经典剧目的精彩名段。 第十四届中囯戏剧“梅花奖”得主翁国生告诉潮新闻记者,他将在开幕大戏中表演《兰陵王·出征》,这是一出让不少戏迷看了热血沸腾的武戏,观众不仅为兰陵王在台上英勇杀敌的英武形象所折服,更是被这出戏集中展现的昆曲武生“唱念做打翻”的表演所吸引。 这出戏文武俱重、唱做齐全,充满了南派戏曲武戏的鲜明特色,相信届时定会给观众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昆曲盛宴启幕 老中青集结献艺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通过其优美的唱腔,典雅唯美的唱词,以其细腻的表演,精致的人物造型和独有的表演韵律,展现了600多年以来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 9月20日,观众们将会同时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昆剧表演艺术家同台表演,以及各地方剧种在新时代的独特创造。这不仅是一场中国传统戏曲的顶级盛宴,更是一次性展现全国老中青昆曲界艺术家的舞台风貌,让戏迷们一次性过足戏瘾,吊足了大家胃口。 张灵介绍,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承办的2024浙江省传统戏曲演出季,是浙江省戏曲界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也是传承弘扬浙江优秀文化、繁荣戏曲精品创作、推出戏剧艺术新人的品牌活动。在为期三个月的演出季中,京剧《春闺梦》、昆剧《玉簪记》、越剧《情探》、越剧《红楼梦》、绍剧《火焰山》、甬剧《雷雨》、越剧《新盘妻索妻》、姚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婺剧《乌江渡》‌等经典剧目将轮番上演,让戏迷们‌大饱眼福。‌希望观众能在现场跟随婉转的唱腔、优美的唱词、精致的表演,走进姹紫嫣红、满园春色的风景。期待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之美,让这种的古典之美延续到我们生活中,持续滋养我们的心灵,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短图文
1
2024-12-09
传统京剧如何破圈焕发生机? “过瘾,真是太过瘾了!” 5月30日、6月1日,杭州蝴蝶剧场群星闪耀。国家京剧院“程派”名家、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海燕,北京京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戏剧梅花奖得主杨少彭等领衔主演的名家版《锁麟囊》和《四郎探母》精彩上演。在台下激动观剧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忠实戏迷,他们中不少是95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与欢呼不绝于耳,戏迷观众兴奋异常,热情难抑,纷纷涌至台前。 从去年10月开始,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开始在经典京剧上发力,相继推出《秦香莲》、《珠帘寨》、《战洪州》、《锁麟囊》和《四郎探母》等传统京剧大戏,吸引了大批戏迷像追演唱会一样,从全国各地赶来捧场,观众中,年轻人占了多数。 传统戏剧是怎么引燃各个年龄段观众的?老故事又如何在当下更好地传承?追剧半年,潮新闻记者采访了当代大学生、戏剧名家、京剧业内人士,一起来寻找答案。 如何破解传统京剧出圈的现代密码?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副主任、演出总监张灵告诉记者,一部叫好又卖座的京剧需要好剧、好演员、好平台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们热衷于国风国潮,绵延了数千年的传统戏曲,当属传统文化、也就是“国风国潮”中最亮眼且惊艳的底色之一。在冗长的戏曲发展史中,涌现了无数个好剧本,积淀了不少的璀璨明珠。这些好剧所蕴含的主旨要义依旧与我们现代主流遥相呼应,同频共振。 为什么浙江京昆艺术中心要选《锁麟囊》、《四郎探母》、《战洪州》、《秦香莲》这样的经典传统剧目? 张灵告诉记者,首先这些剧目优先选择契合时代主题,观众基础深厚,能“原汁原味”呈现京剧昆曲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传统剧目。比如《锁麟囊》是程派的代表性剧目,《四郎探母》是谭派老生戏,《战洪州》又是一出极具关派京剧风格的大戏,加上去年在杭州、上海等地成功上演的京剧《秦香莲》、昆曲《西园记》等等。 比如刚刚上演的《锁麟囊》和《四郎探母》这两部大戏都是以积德从善、弘扬孝道和家庭传统美德为主题的传统京剧,它们扎根在几代人的记忆中,非常容易被观众接受且引发共鸣。 这些经典的剧目不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有坚实的底气支撑传统戏曲文化。另一方恰恰是因为经典,当中的时代内涵和文化价值观依旧与我们现在的主旋律所契合,历久弥新。 杭州师大教授、浙江省当代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特聘研究员郭梅表示,近年来各种新媒体平台兴起戏曲新风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互联网上通过直播、短视频和线上互动,来探寻民族文化根脉,互联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梨园文化复苏的浪潮。很多新生代的优秀青年演员,借助平台直播、新媒体引流等方式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形成自带话题热度的流量,进一步“圈粉”年轻一批观众群,孵化一批带有品牌热度的本土戏曲作品,反向助推京剧昆曲“破圈”传播。 《珠帘寨》的主演傅玉和《穆桂英大战洪州》的主演安丽娜都在抖音上开设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上传自己在演出时的精彩京剧片段,以及自己练功画面,用来传播京剧文化,吸引了很多粉丝。 随着“戏曲进校园”政策不断推进、深化以及国家对美育、戏曲教育越发重视,各大高校及中小学学生与戏曲之缘也越结越深,他们不仅是“戏曲进校园”的受益者,有机会接触、认识戏曲,更自发成为传统戏曲的传承者、传播者甚至是研究者。 潮新闻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无论是《锁麟囊》还是《四郎探母》,现场都有不少在校大学生组团前来观看。沈涵扬是浙江大学婉云京剧艺术社的社长,他告诉记者,传统戏曲之所以能吸引年轻人,与这些年国家对传统文化、戏曲艺术的大力弘扬密不可分,早在2006年,浙大就成立了学生京剧艺术社团,社团中不少是传统戏剧的爱好者,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乐趣,在京剧的语境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美学底蕴。自己从小就爱看《锁麟囊》,当 “鸳鸯用五色,色彩透清波”、“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这些在书本上出现的枯燥文字,在戏台上一下子鲜活起来了,有一种跟古人隔空对话的感觉。 郭梅同时谈到,传统戏曲发展离不开观众,只有争取到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才能为戏曲艺术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力。 与此同时《锁麟囊》的主演李海燕告诉记者:“自己从艺近五十年以来,一路走来离不开戏迷的支持。演员在台上演戏,心里要有观众,要懂得如何跟观众互动和交流,这些年轻戏迷的爱好者,带动的市场票房潜力巨大。” 京剧在传统文化上的现代表达是什么? 张灵在采访中表示,京剧在传统文化上的现代表达,应该是守正创新,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形式。守正,即传承京剧独有的表演程式、服化道等方面的深厚文化底蕴,赓续京剧艺术的血脉精髓;创新,即现代京剧在表演形式、表演内容、表演手法等方面的勇敢突破。 如何守正?今年以来,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前后特邀国家京剧院“程派”名家、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海燕,北京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剧“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杨少彭、张馨月,上海京剧院京剧名家李军、熊明霞,国家京剧院京剧名家宋小川等京剧名家助阵。用这些名家的专业实力,给予其他京剧年轻演员们最“传统”的指导,从而精准把控全剧的舞台呈现,最终复刻出最“原汁原味”的、深深烙印在广大戏迷观众们脑海中的这两出经典剧目。 在创新方面,一方面在舞美设计上全面升级,在整个舞台融入写意化、虚拟化、程式化的简约古朴元素,实现现代舞台审美的具象化改良,通过优化的传统舞台、契合现代审美的“经典国风”、流派纯正的京昆戏曲唱腔、极具东方美学的视觉基调。 举个例子,以前京剧表演演员在台上的戏服不多,因为观众年龄较大,他们大多来听唱腔,而现在京剧观众已经在各个年龄层全面开花,当中有不少95后、00后观众,京剧不仅要好听,还要好看。因而剧院在戏服上下了血本,《珠帘寨》和《战洪州》光是演出制作费就高达60多万。在《珠帘寨》中,主角们穿的服装蟒袍和官衣刺绣极其复杂,远远望去衣服上的刺绣浮凸似雕,色彩富丽堂皇,堪称一件件艺术精品。 当戏中两位女主角上场还未开口时,现场已经掌声连连,为什么?因为她们的衣服太精美了。演员黄金在戏中扮演李克用的夫人,她头戴凤冠,身穿黄色凤服,凤冠上的珍珠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可谓“熠熠生辉”。通过华丽的灯光、布景和服饰等元素,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神秘感和浪漫气息的唐朝世界。这些精致的舞美设计不仅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享受,也让整部剧目更加生动和立体。 张灵表示,这两年越来越多走进京昆剧场的年轻观众被这里的舞台深深吸引,常常惊叹于京剧的美丽和魅力。这种改革不仅让观众们得到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也让京剧这门传统艺术在年轻人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短图文
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