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可以刷新
LV.7
萧萧燕舞
小潮号:2138404883
3
关注
18
粉丝
31
获赞
女生
杭州
天秤座
IP属地:浙江杭州
+
关注
11
作品
报料
26
动态
2024-05-06
已刊发
在水边 读修辞——陆春祥《水边的修辞》读书分享活动五月的初夏,天空被四月的雨洗得湛蓝,富春江畔的严陵坞,桐庐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桐庐县作家协会携手开展《水边的修辞》读书分享活动,与富春山水一道,赴一场文学之约。县知联会秘书长胡健发布介绍了《桐庐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2024年度主题教育学习计划》;县知联会副会长赵芬、雷晓明以《凝心铸魂强根基 团结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做交流学习。县作家协会吴燕萍领读《水边的修辞》。读书是这个世界上最低门槛的高贵,永和九年,在会稽山阴兰亭的那场读书会,一直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如今,我们共坐富春江畔,沐浴着严子陵先生的高风亮节,一起品读这本《水边的修辞》。它分为“你”“我”“他”三卷,书写着家乡的面貌,表达出对富春江畔的文化内涵及历史绵延。与其说我们在读作品,不如说,我们在读我们的家乡,跟着陆老师的笔触,一起回到那个能触动我们心弦的地方。县作家协会会员卢晓丹、吴英、王跃分别朗读了《水边的修辞》一书中的部分选段,因为喜爱阅读之,产生共鸣分享之。她们甜美的嗓音,娓娓道来的阅读,带我们走近水边,走进水边的修辞。县作家协会会员吴忠全、旷发丽、戴小明、申屠梅祥、王苏弟、江娇芬分享阅读体会。吴忠全:陆春祥老师的文字让他的故乡桐庐显得与众不同,让每个人找到一生的安心之处。《水边的修辞》是陆老师对桐庐沉默又汹涌的爱意,是他摘下的一朵飘在故乡天上的云,铺在书桌上,用几十年的人间往事,砚成墨水,一笔一划,一个词语,一段修辞地把心中的故乡,落书成卷。戴小明:《水边的修辞》是陆春祥老师对故乡最美的描绘,修辞它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一个动词,让故乡变得生动具象。同时,故乡的富春江也“修辞”了陆老师,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和素材。旷发丽:从《水边的修辞》里领悟了写作的深度就是和社会现实、岁月人生相勾连的深度,而且要勾连得巧妙而无痕。写作不是挖空心思写出一段惊艳的文字,而是最朴实的说话,是对生活的真诚,是在对生活的碎碎念里,有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申屠梅祥:原本要参加象棋比赛,但选择参加了这个读书会,可见读书在他心中的分量。在申屠老师眼里,《水边的修辞》亲切无比,仿佛就是在写我自己的经历,将儿时的故事、乡亲们的家长里短都用文字“画”进了“富春山居图”。家乡的小溪、美丽的富春江都成了“水边修辞的主题”,从故乡千折百回地走出去,又魂牵梦绕地再回故乡,讴歌故乡。王苏弟:《水边的修辞》以富春江为核心,深入挖掘桐庐的历史人文,全方位描写了富春江的一山一水,而这山水也随着陆老师的文字灵动活泼起来。在书中,可以找到一方净土,安抚内心的叫嚣,治愈我们的心灵。它让我看清自己及生活的地方,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回归内心,不忘初心。江娇芬:《水边的修辞》是一本我舍不得“看”,需要坚持去读的书,唯有读,方能让我读懂陆春祥老师与古人的“隔空对话”。富春江水生出了桐庐人的根,正是这份对“根”的留恋,让陆老师用文字来表达故乡桐庐。知联会会员现场临时分享了内心的感动。他们说,通过这个读书分享,被安利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水边的修辞”,回去一定好好拜读!原定一个半小时的读书会,竟然又延迟了一个小时,大家的分享太火热了,根本就停不下来。恰如陆春祥在他的书中所言,“故乡是一本越读越深奥的书。”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个桐庐人珍藏于心底,也吸引着每一个桐庐之外的人来到富春江畔,品味属于桐庐水边的修辞。(通讯员 吴英)
+6
晚潮
短图文
4
2024-05-06
在水边 读修辞——陆春祥《水边的修辞》读书分享活动 五月的初夏,天空被四月的雨洗得湛蓝,富春江畔的严陵坞,桐庐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桐庐县作家协会携手开展《水边的修辞》读书分享活动,与富春山水一道,赴一场文学之约。 县知联会秘书长胡健发布介绍了《桐庐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2024年度主题教育学习计划》;县知联会副会长赵芬、雷晓明以《凝心铸魂强根基 团结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做交流学习。 县作家协会主席吴燕萍领读《水边的修辞》。读书是这个世界上最低门槛的高贵,永和九年,在会稽山阴兰亭的那场读书会,一直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如今,我们共坐富春江畔,沐浴着严子陵先生的高风亮节,一起品读这本《水边的修辞》。它分为“你”“我”“他”三卷,书写着家乡的面貌,表达出对富春江畔的文化内涵及历史绵延。与其说我们在读作品,不如说,我们在读我们的家乡,跟着陆老师的笔触,一起回到那个能触动我们心弦的地方。 县作家协会会员卢晓丹、吴英、王跃分别朗读了《水边的修辞》一书中的部分选段,因为喜爱阅读之,产生共鸣分享之。娓娓道来的阅读,带我们走近水边,走进水边的修辞。 县作家协会会员吴忠全、旷发丽、戴小明、申屠梅祥、王苏弟、江娇芬分享阅读体会。 吴忠全:陆春祥老师的文字让他的故乡桐庐显得与众不同,让每个人找到一生的安心之处。《水边的修辞》是陆老师对桐庐沉默又汹涌的爱意,是他摘下的一朵飘在故乡天上的云,铺在书桌上,用几十年的人间往事,砚成墨水,一笔一划,一个词语,一段修辞地把心中的故乡,落书成卷。 戴小明:《水边的修辞》是陆春祥老师对故乡最美的描绘,修辞它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一个动词,让故乡变得生动具象。同时,故乡的富春江也“修辞”了陆老师,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和素材。 旷发丽:从《水边的修辞》里领悟了写作的深度就是和社会现实、岁月人生相勾连的深度,而且要勾连得巧妙而无痕。写作不是挖空心思写出一段惊艳的文字,而是最朴实的说话,是对生活的真诚,是在对生活的碎碎念里,有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 申屠梅祥:原本要参加象棋比赛,但选择参加了这个读书会,可见读书在他心中的分量。在申屠老师眼里,《水边的修辞》亲切无比,仿佛就是在写我自己的经历,将儿时的故事、乡亲们的家长里短都用文字“画”进了“富春山居图”。家乡的小溪、美丽的富春江都成了“水边修辞的主题”,从故乡千折百回地走出去,又魂牵梦绕地再回故乡,讴歌故乡。 王苏弟:《水边的修辞》以富春江为核心,深入挖掘桐庐的历史人文,全方位描写了富春江的一山一水,而这山水也随着陆老师的文字灵动活泼起来。在书中,可以找到一方净土,安抚内心的叫嚣,治愈我们的心灵。它让我看清自己及生活的地方,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回归内心,不忘初心。 江娇芬:《水边的修辞》是一本我舍不得“看”,需要坚持去读的书,唯有读,方能让我读懂陆春祥老师与古人的“隔空对话”。富春江水生出了桐庐人的根,正是这份对“根”的留恋,让陆老师用文字来表达故乡桐庐。 知联会会员现场临时分享了内心的感动。他们说,通过这个读书分享,被安利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水边的修辞”,回去一定好好拜读! 原定一个半小时的读书会,竟然又延迟了一个小时,大家的分享太火热了,根本就停不下来。恰如陆春祥在他的书中所言,“故乡是一本越读越深奥的书。”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个桐庐人珍藏于心底,也吸引着每一个桐庐之外的人来到富春江畔,品味属于桐庐水边的修辞。(通讯 吴英)
+6
短图文
1
2023-07-27
已刊发
#晚潮#
野蛮生长 夏日的一场雨,让天气瞬间变得特别温婉,在这样空气中似乎都能湿润得挤出水来的时刻,去赴一场约,感觉也是特别惬意的事。 要是没有导航,我还真不确定,能不能找得到这个幼儿园。车子经过热闹的街区后,便拐进了一条狭窄的弄堂,然后便沿着小山坡上坡,一眼望去,似乎路已经到了尽头。导航比我猴急,竟然提前说已到达目的地,抬眼望去,右边是围墙,左边分明是个小区啊,哪有幼儿园的影子,正踌躇间,见一妇人出来倒垃圾,立马询问,说是就在前头,果然,车过三米,天地就宽阔了些许,便也见到了幼儿园的大门。 进了大门才发现,竟然还是得上坡。车从弯弯曲曲的小路盘旋而上,我的心里是惴惴的,尽管驾龄不短,但是开在如此盘旋的上坡路上,还是觉得有些紧张。还好,围墙边的花草似乎读懂我的小心思,它们纷纷向我探过头来,露出明媚的笑容,有那么一会儿,我甚至能感觉到,它们都能跟我的车头亲密接触了,这样的亲昵,多少让我觉得新鲜而有趣。 车子往上拐啊拐,拐过一个弯,大约是半个圆形的样子,这时幼儿园整体的建筑,就呈现在我面前,还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园。外面看着挺逼仄的,里面的天地还挺大,几幢房,依着山的形状各自矗立着,中间大块的空地上的各类游乐设施显得特别吸人眼球,其实在幼儿园看到游乐设施,本就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几乎每个幼儿园里都是张灯结彩似的,无限斑斓。可是这里的游乐设施,却与别处有些不同,它与山体合一,与自然为伍,颇有些遵循自然野蛮生长的意思。 停下车,我站在这个“树屋”前,之所以这么称呼它,是因为之前看过日本的一个幼儿园,就有着与之类似的游乐建筑。围着一棵树,因势造“屋”,当然,这“屋”其实就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在这个游乐场里,它们可以自由欢畅地攀爬玩耍,而不必受制于天气等因素。曾经十分向往的幼儿园,原来就在我的身边。这里也有围着树而建的游乐设施,只不过,没有玻璃房,所以此刻,因为刚下过雨,我面前的秋千架上有点滴的雨水,风一吹,雨珠便随着风吹下,像是无数个调皮的孩子在奔向大地的怀抱。 正当我好奇地端详之际,园长妈妈周玲走了过来,一如既往的温婉如玉,脸上挂着羞答答的笑容。我对她说,我对这个大玩具很感兴趣,她便笑着说,不止是你,来教研活动的其他老师过来,也会一起爬上去玩会儿。我抬头看看这个玻璃透明的大型滑滑梯,滑滑梯就依着山脚,无数的野草藤蔓包裹着它,好像长在了丛林中。我笑着对她说,看着就让人有想玩的冲动,这算不算是对这里最好的广告语。我这一表扬,周园长便开始如数家珍了。 她领着我参观了他们的园区,从教学楼到行政楼,到食堂,到展示厅,还去看了小羊羔——她像母亲一样地抚摸着羊妈妈和小羊羔,那亲密的画面,让我觉得有些艳羡,所谓的自然和谐大抵也不过如此吧。 最后我们又回归到了游乐场。她一脸自豪地指着墙边的花草说,你看,这些种植的花草,各有各的名字,虽然看着杂乱无章,但却在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这是老子的教育观,也是我们桐君幼儿园尊崇的教育法则。 循着她的目光所指,我看到了这一路上的花草,都用小小的栅栏围住,但花草们却都不安分地伸出脑袋里,遵循规则,自由生长,这不正是我们对孩子的希冀吗?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娇惯,而是我们不自觉地把他们当成了温室里的花朵,捧在手里,含在嘴里,还唯恐对他们呵护不够,我想我们是不是该改变一下,相信孩子们的无限可能,完全可以从幼儿园开始,就给他们一个简单自然有些原生态的环境,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让孩子们就像这些野草一样,独立而自由地成长。 想起娃小的时候。那时候,校园后面是一片树林,每到娃放学时候,我便接了他回来,把他往树林里一扔,他就开始放飞了。或是弯腰俯身,观察者一只只的小蚂蚁;或是端详一棵狗尾巴草,看着狗尾巴上的一粒粒小子如何在风中跃动;有时候又会问我一株野菜或者一棵树的名字,当我表示无能为力的时候,他便一头扎向了树林深处,向着更前方不断奔跑着。路边随便捡棵树枝,然后挥舞着他的树枝,像个大侠似的,与周围的草丛开始了较量......夕阳下,看着这小小的身躯,尽管有时满头大汗,有时泥巴满身,可这又有何妨,跟着阳光雨露一起成长,就像棵小草一样,与泥土大地在一起,野蛮生长才有更顽强的生命力。 园长递过一棵草,原来是迷迭香,我喜欢的一种植物。长得虽然不起眼,但这浓烈的清香,却可以持续很久,沁人心脾。闻着这草的香味,目光停留在幼儿园自制的另一个貌似粗糙却十分有趣的游戏设施上:一排排的水管,依着墙体自由排放,只要轻轻打开水龙头,在气压的作用下,一个个水管便依次灌水,像多米若骨牌一样,它们一个挨着一个向前挤,只不过这里挨挨挤挤向前的不是牌,而是依次跳跃而上的水。 那些水,很欢快,依着自己的节奏,腾挪跳跃。
晚潮
短图文
3
2023-06-28
已刊发
#晚潮#
芦茨溪上月分明 因为一份久远的邀约,终于来到了茆坪,是为拜访一位民间艺人。快到茆坪时候,我听到车后座的余老师在与他通电话,大约两人所说并不能对得上号,于是,我便接过了递过来的听筒。声音很年轻,这倒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本想着能与古来稀年龄做朋友的,大抵是垂垂老者吧,没想到还是年轻人,看来余老师的心态果然很年轻。 “我在溪边”,他说。这一句话,愣头愣脑的,差点没把我噎住,暗暗想,难道这就是艺术家的表达方式么?这么简单随性。 “芦茨溪那么长,我到哪个溪边来找你?”我一边打着方向盘,一边忙不迭地问道。芦茨溪蜿蜒而下,可以从茆坪一直到芦茨,绵延几公里,就算是茆坪村边的这一段溪,从村的这一头到那一头,也足有两千多米,本就不熟悉地形的我,对这样的定位表示很茫然。 “我在‘村天里’对面这里。” “村天里”这地方我去过,是茆坪村的一个农家乐,这个农家的土菜,味道不错,生意很是兴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别具一格的店名。他告知我在“村天里”对面,那就意味着,我们下车后只要沿着溪边走,就能寻得到他的人影了。 清洌洌的芦茨溪,从茆坪村边袅袅而下。作为富春江健康城的慢生活体验区,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慢、漫、曼。深山,老屋,古村,古桥,溪水,老树……江南该有的要素,它全都拥有。三三两两的行人,随意地在村庄里走着,还有三三两两的旅人,则在溪滩边玩着水,这样的画面最让人感觉现世安好,岁月静好。 娇艳欲滴的黄色蔷薇,就在路旁的树荫下花枝招展。我忍不住拿手机拍它,从侧面露出丁点小路的痕迹,这样的角度,感觉很美。 我还沉浸在这样的美好里,一抬头,但见一个身影,站在竹篱笆外,使劲地向我们招着手。清瘦清瘦的个子,扎着一根同样清瘦的辫子。不过,眼睛贼亮,像星星的眸子。他的身后是一处茅屋,绿树掩映,青瓦木门,一幅典型的江南人家。 “在溪边”…… 这时候才猛然醒悟,原来,真的是在溪边。确切地说,他所在的位置,就是溪边、桥畔、树下。 溪是芦茨溪,俗称大源,这条发源于建德马岭的溪流,入境后在关里水库,从西向北经过石舍村、茆坪村、芦茨村,在富春江镇绵延了15.4公里,最后在江南龙门湾处汇入富春江。水经深山,源自流长,一路上的深沟野壑,让溪水自在欢畅。 桥是仁寿桥。据说最初的时候,比较粗糙,仅是用大树做梁、木板做面,但也历经了元、明、清三代。到了1922年,茆坪村的一位名叫仇芾伯的乡绅,决定重新改建,自此木桥变成石桥,并取名为“仁寿桥”。仁寿之意,取自《论语雍也》中的这一句:“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村里到处古木参天,就在仁寿桥的两侧,就有两棵大树伸张着枝丫,在夏天里肆意葱茏,像是村庄的保护神,佑庇着这一方的百姓。他说在溪边,看来诚不欺我。 坐在溪边,我们聊着天。 “张月明。” 我单刀直入地问姓名,他便这样回答我。然后拿出一小罐的天然气,娴熟地点火,但见蓝色的火焰如潮汐般跳跃,壶中的红茶便也开始翻滚。 “这是本地有名的芦茨红么”?我好奇地问。 “不是。”他很干脆地答。 这是一款相对高端的定制茶叶吧。成本高,去桐庐最高峰——观音尖上摘来茶叶,来去山间,走路五六个小时,人工的成本高,再加上做茶的成本,价格相对就高了些。 拿起小小的透明的玻璃杯,我把这茶喝出了酒的气势,一饮而尽。 一口热茶下肚,顿觉口齿生津。茶香沿着壁垒,慢慢滑入胃里,暖暖的,很舒服。他一直倒,我一直喝,竟然怎么喝都不嫌多。慢慢品着茶香,听他说起了他的人生故事。 天资甚高,少年时候外出闯荡。16岁做水晶工艺,曾经拿着高薪,后来又转为木匠,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别人可能需要三年才能完工的活。大概是天生的老天赏饭吃的那种手艺人,学什么像什么,学什么都很快。接下来,他开始学习木刻,先是跟着叔叔,后来大多数时候自我摸索,没想到,也能摸出自己的一套门道来。 生活这把刀,可以把你挫得越勇,也可以让你沦陷,这,取决于你自己。在上海呆了14年,成都4年半,随着年龄渐长,又随着乡村建设的口号响起,这个四处流浪的游子,终于回到了家乡。 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艺术也好,灵魂也罢,总有人会撑起另一片天,那是游离在生活之外的另一种气息。经过努力,他成为桐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庐木刻代表性非遗传承人,2022年还被评为“乡村文化能人”。 随后,我们又来到“木石樱缘”——张月明的木刻工作室,也是桐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点。这幢三开间的老宅子,就坐落在村庄中间。大堂中间两根柱子上刻着一副对联,是张月明自己撰写自己篆刻的,“竹篱野趣说流年清茶邀朋来,世间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简单的文字里,彰显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居于乡间,迎朋来朋往,内心自然清澈亮堂。 堂屋右侧的柜子上,一尊小叶紫檀的弥勒佛特别吸引眼球,他拱着双手,咧着嘴,笑得很欢畅,看得人忍不住也跟着要嘴角上扬。这木头经过年轮的打磨,在时光里发酵,愈发显得活色生香,亮光可鉴了。在弥勒佛的边上,一只大公鸡顶着高高的鸡冠,仰天长啸,但见它伸长的脖子上,细细绒毛似在支支直立,耳边仿佛传来声嘶力竭的“喔~喔”声。低头,一双粗壮的爪子,正狠命地抓着地面,仿佛要刨出点什么来…… 与其说这是一个根雕工作室,毋宁说,这是一个创意的天堂。第一次见到了“永恒笔”,所谓的“永恒”,就是一劳永逸,一写到底,不用削铅笔。娃小的时候,经常为削铅笔而烦恼,粗了写字不好看,细了又很容易被折断,这不粗不细的就很难把握。 透过一扇窗,望得见远山如黛,绿树阴阴,那是窗子也关不住的美。夏木葱茏,满眼是绿。常青藤绕过墙,在不停地爬啊爬,尽管此刻它们是如此的安静,可谁知道它们在时光里从未停歇。这世上有多少的暗潮在汹涌,就有多少的未知在翻腾。或许,我们不必急于知晓什么,只要记得尊重一切合理的存在。就像那座古桥,默默地站在时光里,在时光与艺术的交汇中,度过无数的阡陌与城池。 如果有时间,来这儿静静地待会儿吧,或许你可以“渡”向更好的彼岸,就像这芦茨溪上的月亮般,分外明朗。
晚潮
短图文
4
2023-06-28
芦茨溪上月分明
长文章
14
2023-06-27
芦茨溪上月分明 因为一份久远的邀约,终于来到了茆坪,是为拜访一位民间艺人。快到茆坪时候,我听到车后座的余老师在与他通电话,大约两人所说并不能对得上号,于是,我便接过了递过来的听筒。声音很年轻,这倒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本想着能与古来稀年龄做朋友的,大抵是垂垂老者吧,没想到还是年轻人,看来余老师的心态果然很年轻。 “我在溪边”,他说。这一句话,愣头愣脑的,差点没把我噎住,暗暗想,难道这就是艺术家的表达方式么?这么简单随性。“芦茨溪那么长,我到哪个溪边来找你?”我一边打着方向盘,一边忙不迭地问道。芦茨溪蜿蜒而下,可以从茆坪一直到芦茨,绵延几公里,就算是茆坪村边的这一段溪,从村的这一头到那一头,也足有两千多米,本就不熟悉地形的我,对这样的定位表示很茫然。 “我在‘村天里’对面这里。” “村天里”这地方我去过,是茆坪村的一个农家乐,这个农家的土菜,味道不错,生意很是兴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别具一格的店名。他告知我在“村天里”对面,那就意味着,我们下车后只要沿着溪边走,就能寻得到他的人影了。 清洌洌的芦茨溪,从茆坪村边袅袅而下。作为富春江健康城的慢生活体验区,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慢、漫、曼。深山,老屋,古村,古桥,溪水,老树……江南该有的要素,它全都拥有。三三两两的行人,随意地在村庄里走着,还有三三两两的旅人,则在溪滩边玩着水,这样的画面最让人感觉现世安好,岁月静好。 娇艳欲滴的黄色蔷薇,就在路旁的树荫下花枝招展。我忍不住拿手机拍它,从侧面露出丁点小路的痕迹,这样的角度,感觉很美。我还沉浸在这样的美好里,一抬头,但见一个身影,站在竹篱笆外,使劲地向我们招着手。清瘦清瘦的个子,扎着一根同样清瘦的辫子。不过,眼睛贼亮,像星星的眸子。他的身后是一处茅屋,绿树掩映,青瓦木门,一幅典型的江南人家。 “在溪边”……这时候才猛然醒悟,原来,真的是在溪边。确切地说,他所在的位置,就是溪边、桥畔、树下。溪是芦茨溪,俗称大源,这条发源于建德马岭的溪流,入境后在关里水库,从西向北经过石舍村、茆坪村、芦茨村,在富春江镇绵延了15.4公里,最后在江南龙门湾处汇入富春江。水经深山,源自流长,一路上的深沟野壑,让溪水自在欢畅。桥是仁寿桥。据说最初的时候,比较粗糙,仅是用大树做梁、木板做面,但也历经了元、明、清三代。到了1922年,茆坪村的一位名叫仇芾伯的乡绅,决定重新改建,自此木桥变成石桥,并取名为“仁寿桥”。 未完待续…
短图文
5
2022-12-16
围炉煮茶 云溪夜话 窗外夜色浓重,室内亮白如昼。这灯火的温暖让人倍觉舒适,就像下着雨的夜,在屋子里呆着会倍觉温馨宁谧一样。 我忍不住站起身来,在窗前慢慢徘徊踱步。此时此刻,幼儿园的老师们正在忙碌着,在目送走了最后的一名幼儿离园后,她们便开始收拾整理,打扫卫生,准备好迎接新的一天。园长徐幼敏更是忙前忙后,一会儿喊人,一会儿又去准备着什么物件,为了今天的这场名为“围炉煮茶 云溪夜话”的活动,几乎每个细节都在追求极致,极致的背后,是一种做事的态度。 一个人闲着,我便环顾四周。但见室内长条形桌上的玻璃罐内,几株细胳膊细脑袋的铜钱草,小心地探出头来,我望着它们,心生欢喜,这欢喜之心,让这屋子仿佛充满了鲜活的气息。墙壁边的木架子上,排着整齐的几盆绿植,绿色植物总是显得生机盎然,像是遥相呼应似的,让一股春意在盎然。如此优雅静谧的环境里,又怎能少了点睛之作——就在窗前的那张圆形的小桌上,一个古色古香的炉子,正在炭火的烘烤下,冒出丝丝的热气。是啊,既是“围炉煮茶”,又怎能少了炉子的身影呢。环顾四周,顿觉这屋子里摆放的每一个物件,都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不必细细描绘,等你置身其间,相信你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觉得特别得妥帖。无细节,不完美。 这是一座新建的幼儿园,位于城南街道的中欧城旁。这里的位置很僻静,尽管之前来来往往,经过无数次,但却从未曾注意过,这里还有一个如此闹中取静的地方。幼儿园后面是一座山,在山的一隅矗立,再嘈杂的脚步,都会慢慢安静下来的。对于幼儿园而言,背靠山,门枕河,绝佳的自然环境,加上一流的外形设计,让这座幼儿园早已美名在外,好评不断。 我还记得初见云溪时的那种惊艳与欢喜,一跨入幼儿园,仿佛是踏进了童话的世界,让人忍不住夸奖赞叹。我想它真的是惊到我了, 就像一个人,好看的皮囊到处都有,可是有趣的灵魂却很难遇见一样,这座幼儿园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花里胡哨,相反,在那些以蓝色为底幕的一事一物中,散射出的是一种极具品质的内蕴来。尤其是当我的目光,触及到那一张张的手工桌签时,一下就被收服得妥妥帖帖。原木纸浆的桌签,手绘的边框,桌签上插着的细细的狗尾巴草,还有极小的一束野花,让整个桌签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质地高雅,却不俗气,就像安静的仙子,在不露声色中,让人垂涎欲滴。 王小波说,趣味,是感觉这个美好世界的前提。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总得爱好点什么。单从幼儿园环境的布置上,可见它的趣味和品质。 我想,组成这支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应该也是别有韵味的吧。你瞧,在忙碌的教学之余,她们都还爱着的什么,譬如文学,譬如生活,譬如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情愫。 就在今夜,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和徐幼敏工作室的七位成员,我们一起围炉煮茶,开始了云溪夜话。在这个美好的夜晚,在这间雅静的居室,敞开心扉,以两本书为主题,一起聊聊孩子、聊聊文学,聊聊那些烟火气以外的东西。 能成长在这样的幼儿园,我想每个孩子都是幸福的。你听,老师说,桂花是香香的,让我们一起来闻闻桂花的香吧,看看桂花的样子,还有观察它结的果子,然后用我们的手和笔,留下这美丽的秋天的样子。闻一闻桂花的香,听一听桂花的故事,再动手画一画桂花的倩影,就在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游戏活动中,让孩子慢慢学会观察,学会成长,学会去感知身边的美好。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多么新鲜而又耐人寻味的事情。在徐幼敏老师的《游戏润童心 乡情伴成长》一书中,记录的都是关于孩子们成长中的故事,值得你一读再读。 聊完了孩子,我们开始聊文学。麦家曾经说过,读书就是回家,在我眼里,写作就是对话。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间,总是会对着各种事物,各色人选,展开着不同的对话。在课堂,与学生对话;在学校,与同事对话;回到家,自然还有与家人的对话。可是,更多时候,我们需要与自己的内心,来一场深度的对话。在日复一日的对话中,感受时光的绵密悠长。 我相信,时光是自带滤镜的,它会让你在不经意的回头中,看见一幕又一幕的暖。就像今晚,等若干年后回忆起来,记忆中会有这样一幕,围着炉子,感受着文字里绽放的温暖与美好,就像一粒粒的星子,在我们的眼眸中跳跃舞蹈。 围炉煮茶,云溪夜话。我相信,有趣的灵魂,乍见初欢,久处仍怦然。
+2
晚潮
短图文
2022-12-10
三行诗大赛●德寿宫(外一首) 一角跳跃的檐, 一墙琉璃的瓦, 都是时光滤镜淡褪的多少繁华。 ◆时光 在风中飘零的, 岂止是枯瘦的枝叶, 还有南宋无数静默的时光……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晚潮
短图文
2022-02-21
美丽校园 富沐春风 ★校园一角 小径弯弯 亭子依然静默,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季节的容颜悄然飘过 。 欣欣然,春来了。 有树的地方,就有鸟鸣, 草木生机勃勃 园子却更显安静了。 ……………………………… ★扶疏静道 有梅横斜,暗香飘来 是谁在墙角里唱着寂寞的歌 又是谁,肆意伸展 舒朗的身姿在天地里欢腾 花瓣露珠晶莹 叶瓣奔向大地 草儿使劲生长 大地的潮汐竞相涌动 都在欢欣鼓舞地奔向春天 ………………………………… 浙江省桐庐富春高级中学欢迎您
+3
晚潮
短图文
- 我是有底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