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玉渔加99999”加工母船 倪建军 摄
吸虾泵启动,鲜活的海虾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船上 记者 罗亚妮 摄
接驳船将收购的鲜虾送到加工母船 记者 罗亚妮 摄
工人将吸虾泵里溢出的鲜虾装框,并搬运到一旁待用。记者 罗亚妮 摄
鲜虾摆满了整个仓库 记者 罗亚妮 摄
工人正在搬运鲜虾 记者 罗亚妮 摄
工人往生产线上加盐 记者 罗亚妮 摄
鲜虾变虾米 倪建军 摄
工人给加工好的虾米称重包装 记者 罗亚妮 摄
工人搬运加工好的虾米 记者 罗亚妮 摄
工人们将加工好的虾米搬到接驳船上运回玉环 记者 罗亚妮 摄
“海上供销超市”里货品齐全 记者 罗亚妮 摄
随着“浙玉渔加99999”加工母船抵达闽东渔场,过驳子船“浙玉渔运10333”缓缓靠近,船长周爱建抛出长绳,连接着90多米的橙色水管至母船,吸虾泵缓缓启动,鲜虾便通输送至加工舱,宛如工厂般的船舱内,自动澄洗、煮熟、烘干、筛选……数十个步骤一气呵成,短短26分钟,便成功变身红白相间的虾米。
“以往,回港的虾面临保鲜难题,每斤只能卖到2元左右,岸上加工厂距离遥远,油费也是不小的开支。如今,‘浙玉渔加99999’就像‘虾航母’一样,实现就地捕捞、就地加工,彻底解决了时间、成本、鲜度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虾米价格翻一番。”生产船船长曹松海算了笔账,单艘捕捞船一年就能增加15万元以上的收入。
作为“中国东海渔仓”,海捕虾是玉环“起家”产业。然而,海上作业距离遥远、岸上销售周期漫长等挑战,使渔民的利润趋于微薄。2018年,玉环市建成全国首个海捕虾全产链海上加工中心,集加工母船、过驳子船、生产船为一体,以“东海渔仓”“浙玉渔加99999”加工母船为核心,由子船承担“桥梁”作用,实时上门向生产船收购产品并过驳到母船上,实现生产加工无缝对接,有效提升渔业运作效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